绿色低碳生活正成社会新风尚
国庆期间,江西省南昌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湾里迎来了市民游客的出行消费高峰。记者走访发现,在消费火热的同时,湾里从景区到民宿,从商家到游客,都在自觉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营造文明出游新风尚。“我们利用全媒体宣传和到农家乐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让‘文明用餐、节俭是福’观念深入人心,使‘光盘行动’成为一种习惯。”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旅游办负责人熊龙根说。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叔叔,现在店里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一个人点餐既避免了浪费还能省钱呢!”“奶奶,适量点菜,我们一起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假日里,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来自当地中小学的黄桷义工“小小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向正在就餐、逛街的市民积极宣传“光盘”理念。
厉行节约,制止浪费,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为此,九龙坡区强化分类指导,开展餐饮企业“禁止舌尖浪费”专项系列培训、推广“N-1”点菜模式、指导企业创新开展“文明就餐有奖”“绿色餐饮小常识”等活动,持续助推“光盘行动”成为九龙坡区的文明日常实践。黄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飞说:“‘光盘行动’的种子落在人们心中,并外化于行,这需要大家一起持续不懈地培育。”
“您好,您的餐盘还有不少饭菜没有吃完,建议您回座位上继续吃完。如果要现在倒掉的话,请扫这个二维码支付一元钱。”这是近日发生在江西省上犹县机关职工食堂的一幕。食堂阿姨化身“督导员”,在餐盘回收处监督就餐人员用餐情况,对存在明显浪费食物的职工进行提醒。如果有人坚持倒掉自己的饭菜则会被罚款一元钱,收款方是江西省慈善总会的公开捐款账户。
为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上犹县发动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食堂长期开展“光盘行动”,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书,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倡行节约,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共识。
提倡低碳生活
来到河北省廊坊开发区憩园社区蓝多廊公寓,只见色彩斑斓的宣传墙上印有“垃圾分一分,社区美十分”宣传标语和垃圾分类倡议书。社区居民张丽正带着孩子拿着家里的旧灯泡、玻璃瓶、废旧电池和“换宝”存折,到小区垃圾分类示范点进行积分兑换。“2节废旧电池、1盒过期药品、1本过期杂志都可以兑换1积分。”社区工作人员将张丽拿来的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进行分类,折算积分,并告知积分可当下兑换,也可“零存整取”,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兑换。
“社区成立了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组,由宣传专员向每家每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换宝’存折,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方法。”憩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丽宏说,为鼓励居民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社区还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创优评先”活动,对评选出的“垃圾分类明星家庭”进行奖励,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赵家山村,年过五旬的张利芳正在自家院子里用淘米水浇灌花木。走进屋内,抬头是节能灯,低头便看见角落里用来存放二次利用废水的大水桶,环保家具建材、循环利用的购物袋……绿色低碳的小细节遍布整个房屋。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号召,张利芳成为赵家山村首户加入光伏发电项目的农民,屋顶上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向阳生辉,清洁能源不仅满足了自家日常用电的需求,每个月的余电还能带来收入。
像张利芳这样的“绿色家庭”典型代表,在山西还有很多。自2020年以来,山西省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绿色创建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明确到2022年,全省选树200户绿色家庭典型。“绿色家庭创建”通过引导广大家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动购买节能绿色产品,形成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以及尽量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增强家庭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环保意识,组织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等绿色公益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家庭典型。
推动绿色发展
走进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街道馨境界社区,绿树环绕的优美环境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小区物业园林工人正在使用雨水及空调冷凝水设备收集的回收水对小区绿植进行浇灌,不远处的小区纯净水尾水收集设备旁,物业保洁人员正在利用尾水对小区楼栋进行打扫。
近年来,廊坊市广阳区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累计完成28个节水型小区、3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5个节水型企业认定工作。目前,广阳区主城区已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处理后达到三类水标准。廊坊市热电厂冷却用水全部利用再生水。
绿色,已成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国庆前夕,上海市举办了“氢”城相见2022临港新片区氢能大会,签约项目21个,涉及总投资额约85亿元,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的特色产业园区——“国际氢能谷”在会上正式启动。作为推动上海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国际氢能谷将依托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和氢能场景优势,致力于推动氢能制、储、运、用等全产业链发展。
绿色发展的成效,已在上海逐步显现:围绕落实“双碳”任务目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广泛应用,截至目前,上海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已有绿色建筑总量3.15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总量6.52亿平方米;绿色低碳交通向纵深推进,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82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58.8万根;城乡水环境显著改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5%,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城市建成区累计303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写入联合国南南合作报告。
同时,围绕“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目标愿景,上海积极推动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到2025年将实现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开放绿地超过100万平方米,至少改造形成40个口袋公园。
“绿色低碳生活正日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只要人人将绿色意识内化于心,就能在生产、生活、行为中将绿色意识外化于行。”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龚剑飞说。
(本报记者胡晓军、王洋、张国圣、杨珏、李建斌、耿建扩、陈元秋、孟歆迪 本报通讯员薛斌)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