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郑州10月9日电 (记者 刘鹏)记者9日从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河南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345处。其中,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经过五年多的集中攻坚整治后,如今已成为黄河中游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从早年野生珍禽途经河南歇脚,到如今中华秋沙鸭、疣鼻天鹅等大批珍稀动物纷纷安家河南,由此可见河南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近年,河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当日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王朝军通报说,近年来,河南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以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
从1980年河南设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目前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345处,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均纳入了保护范围。
自2017年以来,河南联合有关部门连续五年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推动了全省自然保护区500多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保护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豫、陕两省交界的三门峡灵宝市西部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60公顷,是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植物13种,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动物27种。区内还有5条黄河一级支流,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由于小秦岭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也是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历史开采对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为推进小秦岭矿区治理和生态修复,河南官方专门出台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区一法”,使得小秦岭保护区管理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经过五年多的集中攻坚整治,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了生态环境历史性变化,如今已成为黄河中游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在去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小秦岭的生态修复治理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向世界发布。
王朝军说,在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河南每年均会围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开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开展一系列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工作,比如启动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项目,开展秦岭、太行山、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等工作。
王朝军表示,“十四五”时期,河南将不断完善各类自然生态保护地的监督监管制度,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提供坚实保障。(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