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逾1300家 “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
本文摘要: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9日透露,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到1300余家。落实新增知识产权保护中央事权,制定实施《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9日透露,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到1300余家。

  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天在北京举行“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张志成回答媒体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相关提问时作上述表示。他将十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效概括为五个方面,并予以具体介绍。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全方位加强。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确定“任务书”、绘制“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全国31个省(区、市)均制定印发相应的配套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整体形成央地(中央和地方)联动、部门协力、全国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基础性的法律保障。新修改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保护水平,加大保护力度,对快速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作出有效回应。落实新增知识产权保护中央事权,制定实施《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大胆创新,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实现新突破。印发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侵权多发区域部署行政保护工作。多部门共同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到位。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指南,持续加强执法指导,提升办案质量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严格规范专利商标管理秩序。各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版权局等联合制定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司法、刑事、行政衔接保护工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严、大、快、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在27个省(区、市)布局建设96家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到1300余家。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动在全国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超过1000家。深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为司法和行政保护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人民币6000亿元和7000亿元,2021年达到7033.76亿元。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得到新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亚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引进其仲裁与调解服务。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达到30个,便利中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初步建成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指引。

  张志成指出,十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80.61分,整体步入良好状态。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