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无敌之姿,中国乒乓球男、女队都拿到了队伍历史上第22座世乒赛团体冠军奖杯。而成都,第一次以东道主的身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进全球共铸的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的历史之中。
■ 2100万成都人民,300万乒乓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共同见证和参与到这场乒乓盛会中。这份乒坛最高荣耀,是成都与世界共同牵手、共同助力的佳作。
■ 简约、精彩、安全、专业、独特,这场乒乓球的全球顶级盛会,彰显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大国风范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厚“内功”。
简约 /
是烟火成都“回家的感觉”
在全球疫情之下,成都向国际乒联、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和全世界的乒乓球爱好者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精彩的赛事之外,组委会始终坚持简约而不简单的办赛理念,韩国运动员田志希“这真是承办比赛的天花板”的评价,给予了成都和中国最大的肯定,其中,简约而贴心细致的服务,让所有宾客都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
场馆中,8张比赛球台和30张训练热身球台,则为全体参赛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竞技训练场地。这一点,国内外运动员多次在接受采访时不吝赞美。
在运动员、教练员休息的酒店群,还专门打造了文化活动街区,开展文化展演、文创消费、民俗市集等活动。蜀锦、川剧变脸、盖碗茶、成都特色美食……这些独有的城市文化符号,小而精地呈现在远道而来的客人面前。
无论是赛事组织还是服务保障,成都世乒赛团体赛让每一位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感到满意、温暖。一件小事就能说明——为了让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有个更舒适的环境,世乒赛组委会主动在场馆混采区增加了两块挡板,以此阻断吹入的瑟瑟秋风。这个暖心举动,得到了所有人一致好评,于细节处,彰显城市温度。
精彩 /
是百花齐放“乒坛的盛宴”
八连胜问鼎考比伦杯,国乒姑娘们不丢一盘横扫所有对手,展示了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气。我们记住了孙颖莎的狠、陈梦的稳、王曼昱的巧、王艺迪的猛和陈幸同的静。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她们将为中国球迷带来更多惊喜。
力克瑞典队,险胜日本队,拿下德国队,国乒小伙儿遇到的挑战显然要更多。但他们顶住压力,在车轮战中笑到了最后。创造历史的十连冠,分量十足。我们不会忘记樊振东与张本智和的巅峰对决,两人极限对拉33板,让我们看到了乒乓球的天花板。这一幕,注定成为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名场面。我们也不会忘记马龙纠正裁判判罚主动“让分”的公正之举,在男乒队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体育精神。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赛场,同时也是世界乒坛百花齐放的舞台。19岁的张本智和,除了响彻场馆的怒吼,凶悍的球风和激进的打法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有可能成为巴黎奥运会上国乒男单最大对手。
59岁的乒乓奶奶倪夏莲,是本届赛事上外协选手的流量担当,她几乎凭一己之力将卢森堡队扛进淘汰赛,续写着自己的传奇。性格开朗的她,也多次表白成都,她爱这里的花花草草,爱这里的公园和雪山。
安全 /
是精细保障“日夜地奋战”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成功不仅局限于赛场。记者了解到,组委会建立环内环外指挥调度联动机制,依托赛事指挥系统,实现赛事统一指挥、靠前指挥。
据了解,赛事建立了环内外防疫应急处理联动机制,由指挥部、调度中心、交通调度中心、安全组、后勤保障和疫情防控组,会同市卫健委、高新区、天府新区成立防疫应急处置专班,确保应急事件发生后3-10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开幕式结束后,组织近百名施工人员开展撤场工作,连夜完成了舞美设备撤出、场地清理,保证闭环内外衔接顺畅、赛事正常举行。
通过加强远端防控,严格守好远端防控、口岸检疫、入境闭环“三道防线”,落实登机前24小时核酸检测,为入环后疫情防控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严格环内管理,坚决做到防止环内疫情外溢环外,防止环外疫情倒灌环内,全领域全流程梳理疫情防控薄弱环节清单和工作措施65条。
作为国际乒坛最高水平的巅峰对决,世乒赛赛场内外的画面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咪咕、东京电视台等多家转播商覆盖超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第三方软件监测,赛事期间在线最高观看人数超过3300万人,收视率全网第一。
世界赛事名城“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体育理念,在成都世乒赛团体赛举办过程中,又一次得到有力践行和充分体现。
独特 /
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圆满呈现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是继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今年在中国举行的唯一一项国际级体育赛事。也是2017年成都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发展战略以来,举办的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的体育赛事。更是成都近年来成功申办多项国际体育赛事后,落地举办的第一项大赛。使命在肩,意义重大。
成都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打出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以来的最响一炮。利用办赛契机,向世界多维度呈现了成都魅力,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擦亮了成都体育名片,点燃了城市运动氛围,带动了体育产业发展。正如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所言,成都让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注定将成为里程碑。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结束了,每一个参与到此的人,带着不舍与感动,挥手作别。激情燃烧的10天,也让成都深入人心,这片热土将永远是他们的宝藏回忆。
蒲囝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裴晗
(成都商报2022年10月11日第04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