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新冠病毒“接触”12天的侨界医生:“悬壶济世”带来力量
本文摘要:9月底,呼和浩特暴发疫情后,身为内蒙古医院麻醉科医生的范惟,于10月2日主动申请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参加感染二区的救治工作。”范惟表示,脱了外层的防护服之后,就可以到第二脱衣区更换口罩鞋套,这个时候相对就安全了。

  (抗击新冠肺炎)对话与新冠病毒“接触”12天的侨界医生:“悬壶济世”带来力量

  齐齐哈尔新闻网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 题:对话与新冠病毒“接触”12天的侨界医生:悬壶济世带来力量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李爱平

  尽管稍有不慎就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但42岁的范惟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与病毒“接触”12天的经历时,语气依然平静。

  14日上午,他在此间与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对话时表示,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带来希望,是职责所在,没什么理由不冲在一线。

  9月底,呼和浩特暴发疫情后,身为内蒙古医院麻醉科医生的范惟,于10月2日主动申请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参加感染二区的救治工作。

  范惟曾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研究,是一名归侨,他的另外身份是内蒙古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内蒙古分会医师协会委员。

  临行前,家里的两个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对范惟说:“爸爸能不能不去参加医疗支援队?”

  范惟笑着对孩子说:“更多的人需要爸爸,这是爸爸的职业。”

  “你放心的去工作吧,家里有我。”妻子的这句话,让范惟有了力量。

图为范惟。 本人供图

  10月3日凌晨4时,范惟正式开始了与病毒“接触”的经历。彼时,他认真检查穿戴好防护服后,顺着长长的走廊和一道一道门进入到污染区(即病房)。

  “凌晨4时正是大家都熟睡的时候,这里却灯火通明。”范惟回忆说,当时,第一批上线的医生和护士还在紧张的忙碌着,在诊治和看护着众多患者。

  “虽然这一次病毒引起的症状并不是很重,但是对患者心理造成的打击却很重。”范惟告诉记者,进入病区后,自己会到每一个病室每一个病人面前逐个进行讲解和疏导,同时用药物缓解他们的一些症状。

  “进到病房后,我会说,我是范医生,大家有什么不舒服的,可以随时找我。”“后来患者说,听到你的声音,我们就安心了。”在范惟看来,患者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是给自己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在过去的12天间,“一些被感染的学生在病房中坚持上网课的情景,让我不时想起自己的父亲身份。”

  一名即将出院的12岁学生给他写了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您们在疫情期间为了我们的健康放下家庭,拼尽全力医治我们的疾病……”“祝您们可以早日脱下医(防)护服,面带笑容的和家人团聚。”

  在定点医院进行救治患者,到底有多大的被感染风险?

  “每一次进入感染区要工作5个小时左右。防护服、N95口罩、护目眼镜的共同压迫着自己,但是每每想到能够帮助这些患者,就感到万分的荣耀。”范惟透露。

  范惟介绍,从感染区通过另外一条长走廊和几道门之后来到了第一脱衣区,“由于防护服的外层布满了病毒,所以在脱衣的时候需要十分小心,同时也必须按照流程严格遵守每一个步骤进行脱防护服。”

  “脱防护服时,内心不免有所紧张,好在旁边有感控的老师帮助指导。”范惟表示,脱了外层的防护服之后,就可以到第二脱衣区更换口罩鞋套,这个时候相对就安全了。

  回溯自己与病毒“接触”的12天间,范惟认为,其实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但一想到患者渴望的眼神,内心总是会升腾起力量。(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