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海:单腿拄拐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本文摘要:□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你看这里,让你父亲按照这样格式写一份委托书,你爷爷拿着委托书来就能帮你办身份证了。”不久前,《法治日报》记者在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办事大厅户政窗口见到了孙益海,他正在给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解答疑问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你看这里,让你父亲按照这样格式写一份委托书,你爷爷拿着委托书来就能帮你办身份证了。”不久前,《法治日报》记者在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办事大厅户政窗口见到了孙益海,他正在给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解答疑问。

  2022年5月25日,孙益海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这是盐城公安机关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功模代表。现年53岁的孙益海是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郭猛派出所一级警长,27年来,他单腿拄拐行走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累计行走两万余公里,办理户政业务5万余人次,前前后后用坏了8根拐杖。

  27年前的一场意外,让有着满腔豪情壮志的孙益海左腿高位截肢,是什么力量让他再次站起来并走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为民服务365天“不打烊”

  孙益海所在的郭猛镇目前有户籍人口约3万余名,多数为留守老人和孩子。“他们对户籍政策了解不清,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办事不便,这就要求我们考虑在前,从老百姓的角度着想,在职责范围内把事情办好、办满意,让他们少跑腿、不跑腿。”孙益海告诉记者。

  孙益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紧跟公安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步伐不断推进,孙益海牵头打造了“不打烊”户政大厅。契合农村群众早起办事的习惯,将窗口上班时间改为7点30分,365天全年无休;根据辖区群众在外打工,回乡办事不便的实际,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节假日不休;对于确实行动困难的群众,提前预约,3个工作日内登门服务。

  “虽然老百姓办户口的机会不多,但每次都可能是关乎他们人生的大事。”孙益海向记者谈起曾办理的一起业务。2011年,从云南远嫁到郭猛的王某因孩子无学籍无法参加中考找到了派出所。原来王某丈夫正在服刑,她却不清楚丈夫所在监狱,眼看考试在即,王某没有孩子监护权无法帮其办理证件,急得团团转。

  了解这一情况后,孙益海几经辗转找到了王某丈夫服刑的监狱,在管教民警的协助下,王某的丈夫同意变更监护权,终于赶在考试前帮孩子办好相关证件。

  27年来,像这样尽心尽力为群众办理户籍的事情不胜枚举。除夕当天,为拖着行李箱赶回家的打工人加急办理证件;为下班前来拍照办证的群众准备好洗漱用品和干净的外套,只为留下他们最美的瞬间;进村下乡时总背着相机,拎着装着梳子、背景布的口袋,时刻准备为不方便出门的群众拍照办证……

  单腿拄拐走成群众“老熟人”

  1993年,从部队复员回乡的孙益海通过招警考试加入公安队伍,工作的第一站就是郭猛派出所。就当孙益海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一场意外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1995年11月30日,时年26岁的孙益海在一次收缴非法枪支行动中,左腿主动脉不幸被火药枪炸烂,紧急送医抢救时血压两次降为零,历经5次大手术,左腿高位截肢才保住性命,最终被评定为三级伤残。

  “当时我就住在派出所南边的宿舍休养,每天从窗口看到所里忙得不可开交,想着就算腿不行,但脑子和手能用,怎么也要回去干点事。”自从有了这点念头之后,在妻子武红梅的鼓励下,孙益海戴上假肢重新练习走路,摔倒,爬起,经过反复锻炼,终于习惯了不一样的“左腿”。

  1998年初,他主动申请重返工作岗位,承担所里内务管理、财务结算、统计汇报、户籍管理等工作。这些在常人看来的“杂事小事”,对孙益海来说却是不容易的。“这条假腿有10斤重,平常都是一步一步挪着走,要是遇到个大风天气,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吹得摔个屁股蹲。”孙益海笑着说。

  2007年,针对集中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孙益海带着相机等器材,和同事一起骑着电动三轮车,为辖区内年老体弱和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拍照。在蜿蜒曲折的乡村小道上,孙益海跌倒又站起,摸爬滚打一个月,孙益海和同事一起办理了12000多张身份证,无一差错。

  就在一步一挪中,孙益海在同事、家人的支持下,工作越干越多,越做越专,逐渐成为所里的骨干力量。27年来,孙益海单腿拄拐行走了两万余公里,也逐渐走成了老百姓的“老熟人”。

  如今,在郭猛镇,“有困难找孙干事”也成了乡亲们的口头禅。他仅凭只言片语的口音和一封10余年前的家书,帮助外地智障妇女解决30年“黑户”的困扰;抽丝剥茧,帮助70岁独居老人解决遗属补助金;为离家外出打工40余年后独自返回家乡的耄耋老人确认身份,制作了身份证件;在职责范围内尽量为身在外地但急需办理户籍的群众提供便利,提供帮助。

  正是一天天进村走访,让孙益海对于村里情况很熟悉,还总结提炼出“听找用宣”四字工作法,参与到矛盾纠纷调解中,为群众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起,解决实际困难280余件。

  不断延伸覆盖面服务无止境

  在不断前进的同时,孙益海也忍受着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痛苦——至今仍有23颗直径3毫米左右的钢珠及13枚碎片由于体积极其微小或位置怪异无法取出,永久地埋在他的身体深处。

  因残留钢珠造成的后遗症,孙益海每隔20天就要到医院做一次尿道扩张手术。有时下乡走动太多,大腿根部会被假肢摩擦出血、发炎,他也只是悄悄去医院治疗一下,再回来继续工作。“凡属自己岗位、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能再麻烦别人。”孙益海告诉记者。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大家几乎忘记他是一个残疾人。因为他从没把自己当成残疾人看,他比任何肢体健全的人都更有力量!他不需要任何人给予同情,相反,他默默帮助了无数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精神上。”郭猛镇派出所副教导员赵大成说。

  为了能服务更多群众,孙益海牵头成立了“益海工作室”“益海志愿联盟”,组建益海户政、益海调解、益海服务、益海宣传4个团队,带出了10余名徒弟。女民警王晶晶说起师父孙益海,总是满脸钦佩:“师父每天都要吃一大把各种颜色的药丸,但他是个乐天派,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还能将工作做得这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心中有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16个贫困家庭得到帮扶,不少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作为郭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孙益海以最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益海工作室”开展各类宣讲40多场次,受益群众5000多人次。

  在郭猛镇孙英村六组村民侍正林看来,孙益海有功勋有能力,还能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是十里八村公认的好警察。

  从1995年深秋那个血流如注的早晨跋涉至今,孙益海经历过痛苦和绝望,在坚持和希望中再次站起来。多年来,孙益海单腿拄拐不仅跟上了集体的节奏,在工作中还处处勇为人先,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激励身边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法治日报》2022年10月16日第08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