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与ICA举办新媒体国际论坛
本文摘要:主题演讲业界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创新”圆桌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李耘耕副教授、李晓静教授共同主持,由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担任总结嘉宾。

  齐齐哈尔新闻网10月23日电 10月2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的2022年新媒体国际论坛在线开幕。

  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and Real World)”。ICA现任主席、美国西北大学Noshir Contractor教授,ICA前主席、南佛罗里达大学Patrice Buzzanell教授,ICA前主席、现ICA理事会成员、悉尼大学Terry Flew教授,《人类传播研究》期刊共同主编、南佛罗里达大学Steven Wilson教授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云端相聚。

  本届论坛共设有“院长论坛”、“期刊主编论坛”以及“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创新”圆桌论坛等17个分论坛,上午主论坛与下午17个分论坛共计近3000人次参与,与会嘉宾们围绕智能传播与理论创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媒介信任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伟明,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季颖,ICA 现任主席Noshir Contractor教授发表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伟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媒体与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20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应用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现实中的诸多传播呈现全新的图景,许多智能传播技术正在陆续落地应用。

  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季颖表示,在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智能传播已成为最高亮的话题和最热切的尝试之一;ICA现任主席、美国西北大学Noshir Contractor教授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一直聚焦于新媒体研究,取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主题演讲环节中,中外专家通过线上交流,“云分享”他们对于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的观点与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静教授主持主题演讲英文专场。

  ICA现任主席、美国西北大学Noshir Contractor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工作环境中算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ICA前主席、南佛罗里达大学Patrice Buzzanell教授从人工智能风险管控与伦理安全的概念介绍出发,讲述了如何通过数据为人工智能设计提供更加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案。

  ICA前主席、现ICA理事会成员、悉尼大学Terry Flew教授以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为主题,介绍了关于媒介化信任的研究;《人类传播研究》期刊共同主编、南佛罗里达大学Steven Wilson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传播学理论的“再思考”。

  主题演讲中文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前院长、特聘教授张国良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隋岩教授在演讲中提出,群体聚集性的传播是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属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周勇教授以传播学知识创新的“三个面向”与“两类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未来传播学研究要面向媒介技术的演变、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聚焦传播学科体系的内部问题和促进人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外部问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涛甫指出,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从价值确定性、能力确定性、知识确定性、专业确定性四方面重建新闻专业的护城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教授表示,我们应立足传播实践,在应用研究的同时,加强数字传播的基础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辨析概念,建构框架,创新理论,总结数字化发展的经验,打破学科壁垒,在交叉与融合中加速知识创新,建构创新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指出,元宇宙视域下传播场景正在深刻转型,现阶段传播学学科发展面临着三个关键性课题:一是行为传播学将成为未来传播学学科建设的核心逻辑和底层架构;第二,认知竞争成为应用传播学的前沿基础;第三,游戏作为一种圈层媒介,需要学界重点理解和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主任刘幼琍教授指出,当下虚拟空间中隐私保护问题不容乐观、刻不容缓。我们既需要更新法律条例,明确责任主体;也需要加强平台自律,公开数据收集和交易过程,将“隐私保护意识”嵌入到技术开发和使用的全过程之中。

  主题演讲业界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提出三个关键词:媒体融合、智能平台和社会治理,并针对关键词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常委、副总裁梁智勇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数字营销对传统媒体是个新课题,媒体需深度整合资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盈利模式的再造。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林莉指出,在互联网的视频化浪潮中,表达不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更与用户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上海盟海投资董事长张大钟认为,传媒技术与计算机生物学、生命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推动媒体传播研究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腾讯公司数字舆情部副总经理高大为以微信视频号为例,总结了基于微信生态,视频号在形塑新型传播形式、拓宽视听生态和传递正向价值上作出的努力,为智能传播的视频化融合路径提供了新视角;东方网“地标马克”创始人赵彬然以人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分享了元宇宙技术加持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本届论坛设有“院长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近30家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齐聚云端,共同研讨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

  “期刊主编论坛”由《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姚君喜教授主持。王蕾、魏子瑶等八位同学围绕他们所研究的智能传播相关议题依序进行论文汇报。《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朱春阳、《出版发行研究》社长李建红、《新闻界》特聘首席编辑邓树明从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严谨性等角度进行评议。

闭幕式线上合影

  本次论坛还设有圆桌论坛。上海交通大学禹卫华副研究员召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学者齐聚一堂,举办以“第三人效果40年:历程、反思与进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共同研讨第三人效果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反思与研究进路。本次圆桌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张宁副教授主持。

  “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创新”圆桌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李耘耕副教授、李晓静教授共同主持,由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担任总结嘉宾。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智能传播时代传播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

  22日下午,本届ICA新媒体国际论坛闭幕式在云端进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静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本乾致辞。他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本届大会共收到242篇论文投稿,共入选130篇,入选率为53%,共评选出优秀论文9篇,其中教师组优秀论文4篇,学生组优秀论文5篇。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