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 生产需求持续改善
本文摘要: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 生产需求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最新一期经济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 生产需求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最新一期经济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国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经调整季节因素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8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65300亿元,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三季度增速企稳回升,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三大需求持续回升

  恢复发展后劲增强

  赵同录分析,在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支持下,我国消费需求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巩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效能不断释放,我国投资也平稳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举措加力提效,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净出口较快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明显回升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我国工业生产在第三季度克服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积极恢复、持续改善态势。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介绍,三季度,我国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快速恢复。随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修复,第三季度我国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5.7%,环比回升6.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由二季度下降7.6%转为大幅增长25.4%,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汽车产量由二季度同比下降8.5%转为增长31.4%。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82元,同比名义增长4.3%,实际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同比名义增长6.4%,实际增长4.3%。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表示,全国居民收入增速相比上半年稳步回升,在稳就业保民生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中,助企纾困力度持续加大,着力保市场主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5.9%。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18270万人,与上年同期规模基本持平;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45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

  此外,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其中三季度平均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今年以来疫情散发多发对就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波动。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加力落实下,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力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文/记者 张钦

  (北京青年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