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保绿护林 助力当地村民富口袋
本文摘要:李新辉 摄  2020年,湘潭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与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1万亩,升级改造茶油小作坊22家,楚山宝公司的500亩低产油茶林也被纳入其中。

  齐齐哈尔新闻网湘潭10月31日电 (谢雨芬)走进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只见数名工人正忙上忙下,打包即将发往东南亚的竹筷、竹勺;距其不过百公里的韶山市银田镇“药王谷”,当地孕育三年之久的黄精也迎来了丰收……深秋时节,类似这样的林业产业“惠民图”正在湘潭各地轮番展现。

  近年来,湘潭市依托315.5万亩林地生态资源优势,以油茶、花卉苗木、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为抓手,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增绿、增收共赢,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

  荒山结满“致富果”

  “这几棵是今年补栽的,那一片是做了嫁接的。”湘乡市龙洞镇小田村的一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林一眼望不到头。湖南楚山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双喜正例行“巡山”,逐棵查看油茶树长势。

  楚山宝公司成立于2012年,十年来,陆续在湘乡金薮乡、龙洞镇流转山地5000余亩,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湘林”和“长林”系列20多个油茶优良品种,建成湘潭面积最大的油茶林示范基地。

  与大多数种植户一样,陈双喜也曾经面临部分油茶树低产的苦恼。“有的长了六七年也不结果;有的密度太大,光照不足,产果量跟不上来。”陈双喜说。

湘潭湘乡的村民正在采摘油茶果。 李新辉 摄

  2020年,湘潭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与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两个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1万亩,升级改造茶油小作坊22家,楚山宝公司的500亩低产油茶林也被纳入其中。

  “改造前,亩产鲜果400斤左右,改造后,每亩至少1000斤。”陈双喜介绍,为保证油茶质量产量双提升,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定期下乡入户,手把手地指导公司、农户通过调整密度、合理修剪、均衡施肥等方式改造低产油茶树。

  目前,湘潭市油茶产业链已基本成型,已培育良种油茶育苗基地6家,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5家,建成1个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打造了“楚山宝”“天子山”“百里醇”“嘉宝源”“富点”等多个湘潭本土油茶知名品牌,年产值可达17.7亿元。

  地里刨出“软黄金”

  “我打听了,玉竹现在行情不错,最低市场价达到了3元每斤,我今年可以赚大概3万多块。”韶山市银田镇华南村的杨意存一边在地里收着玉竹,一边喜气洋洋地说。

  三年前,湖南银康元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进驻华南村,流转林地、荒田约1700亩,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同时,向村里包括杨意存在内的10余户脱贫户赠送一批种子、肥料,承诺将按市场价全部收购。

  华南村村干部黄进介绍,自引进银康元公司以来,农民不仅能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在公司季节性用工时前往帮工,赚取劳务工资。

  韶山市银田镇华南村只是湘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湘乡市虞唐镇永星村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在杉树林种植“黄花倒水莲”药材;湘潭县白石镇昭金村采取“公司 村集体 农户”的运作模式,开辟食药两用的茯苓产、加、销特色产业;韶山银田镇退伍老兵成秋谷成立宏发花卉苗木合作社,带领村民在荒山上种植苗木果树致富。

  截至目前,湘潭共有6.21万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5万余亩,林下经济市场主体800多个,年产值8.84亿元,其中,国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1家,国省级专业合作社23家。

  未来,湘潭将在进一步稳定森林覆盖率、保绿护绿的同时,充分利用林层空间发展林下经济,为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