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杭州11月2日电(郭其钰)“在我们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走出国门的那一刻,才知道你远比自己想象的更爱国。因为出去之后才看清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也才知道祖国是最温暖的港湾。”
11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之江同心·党外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报告会”上,嘉兴市欧美同学会海宁分会理事、海宁市嘉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柳静说到。这句话也说出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
党外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以凝聚共识为根本,以爱国奋斗为目的,鼓励支持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
2012年,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第一次颁给了一名中国籍建筑师王澍,评审团认为他的作品“用强烈的原创意识演绎出真正的中国现代建筑”。
王澍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多年来其潜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以极致匠心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建筑作品。当日报告会上,王澍分享了创作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难题与机会。
“对于设计者与建造者来说,杭州国家版本馆最难的挑战是其文化定位之高——打造一个有宋代园林意味的现代建筑,做高标准文化传承与转化创新的示范。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实现中国建筑语言现代转化的重大机会。”王澍解释。
最终其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建设中提出“现代宋韵”的设计主张,即建筑是现代的,韵致是宋代的。在王澍看来,这种对宋韵建筑文化当代传承的主张,不仅关乎一个地域文化品牌的高层次打造,也不仅关乎一个国家自我文化属性的自觉认同,它在现代建筑中通过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空间形式与生活内容,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性。
浙江省知联会顾问、浙江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徐子伟几十年来坚守畜牧科研一线,笑称自己“与猪为伍”。报告会上,他分享了影响其“我为猪安”事业的三个“突然”瞬间。
第一个“突然”是改革开放让小时候没书读的他赶上了读书的末班车,敲开了专业技术之门。第二个“突然”是一位众人称为“先生”的女性教授破格录取他读硕士研究生,“后来我得知导师是一位党外人士、全国人大代表,我心里从此有了一个烙印,党外人士原来可以这样了不起。”第三个“突然”是他成为一名无党派人士,从此找到了方向,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
金华市浦江县知联会副会长、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教师祝响响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党外知识分子。2014年,她来到浦江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任校长,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村女教师。
彼时祝响响所在的檀溪中小校舍陈旧,老师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境遇里,我始终坚信,一所学校可以没有标准化跑道,但不可以没有带领孩子们奔跑的老师。”
为此,祝响响探索“一校两区”模式,跨校区办公、跨校区走教,做名师飞课……这所浦江最薄弱的山区学校通过“一校两区”管理模式的带动,一跃进入该县教育第一梯队。
“如果说当年檀溪中小落后的办学条件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么如今城乡教育齐飞跃的良好局面,也远远超出我们当时的预想。”这是祝响响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报告会上,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党外知识分子总结说,“党外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底色是爱国,最牢固的信念是报国,‘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