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土货”新鲜直达城区 浙江乡村公交助农增收
本文摘要: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年产竹笋850余万公斤,象牙笋、香榧、茶叶等大量“土货”藏在绿水青山之中。今年4月,该乡开通两条“共富公交”线路,串联12个行政村,让新鲜“土货”直达城区农贸市场,成为一条助农增收新通道。

  齐齐哈尔新闻网绍兴11月12日电(项菁 王晓宏)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年产竹笋850余万公斤,象牙笋、香榧、茶叶等大量“土货”藏在绿水青山之中。

  然而受物流影响,东和乡农副产品“出山难”。今年4月,该乡开通两条“共富公交”线路,串联12个行政村,让新鲜“土货”直达城区农贸市场,成为一条助农增收新通道。

“共富公交”上的“土货”和村民们 王晓宏 摄

  自该线运行以来,截至10月底,参与人数达7562人次,为村民增收80余万元。一趟趟“共富公交”,载满东和乡的“绿水青山”,带着当地村民奔向“金山银山”。

  日前清晨,天刚蒙蒙亮,东和乡大林村,71岁农妇周金粉骑上三轮车从家里出发,车内载满冬笋、鞭笋、青菜萝卜等自产的农产品。

  10分钟后,她到达东和乡大林公交车站,乘坐“共富公交”1号线,赶往诸暨城区新农都市场。“上午进城卖菜,下午地里干活。”自“共富公交”开通后,周金粉的作息时间发生了改变。

  “走啦!走啦!大伙儿坐稳当呐!”清晨6点整,随着进城卖菜的农民相继上车,驾驶员王京科喊了一声。

  “你今天带了哪些东西”“野生板栗好卖”“最好卖的还是冬笋和鞭笋”……车厢内,都是进城卖“土货”的村民,他们谈论着各自带的农副产品、交易价格,一路欢声笑语。

  公交车依次停靠各村站点,又陆陆续续上来几人。看着车厢内满满的农副产品,王京科幽默地说:“这些土货,就是我们东和的‘绿水青山’。”

  自今年4月“共富公交”开通以来,18名来自东和乡的公交驾驶员轮流值班,确保“共富公交”每天开行。

  “没有这趟公交车,这些货很难走出去,我们也没机会进城卖菜。”三坞村农妇楼春凤说。

  全程约30公里,1个多小时后,“共富公交”1号线抵达新农都市场停车场。几乎同时,“共富公交”2号线也抵达。两条公交线路,当天共搭载了31名东和农民。

  在新农都市场内,设立了“东和乡共富交易区”,专门供农户们设摊。在交易区入口处,管理员徐国新早已候着,他逐一对农户们带来的农副产品进行称重并登记。

  登记结束后,大家纷纷把农副产品摆出来。这时,有两名顾客走了过来,看到他们,提高嗓门喊了起来:“今天带了哪些好东西?我们都要了。”

  一个是在诸暨城区开饭店的俞先生,他得知东和乡开通“共富公交”后,每天清晨赶来这里“淘宝”。

  还有一人是在新农都市场里做蔬菜生意的丁女士,她把村民带来的花生全部买下,每斤5元。“花生还沾着泥土,顾客喜欢,我赚点差价。”丁女士说。

  “东和是山区,生态环境好,青菜和萝卜好吃。”在诸暨城区开饭店的王小仙说。王小仙每周都会赶来集中购买,是东和乡村民们的最大“买主”。

  没过多久,周金粉的货都卖完了,但她没有收摊,她让其他村民把东西摆到自己摊上,开始帮忙带货,“大家互相帮衬,尽快空手回家。”

  东和乡乡长何威介绍说,东和没有大型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销售渠道不畅。如今,这种“点对点”服务,已成为东和乡农民增收的新通道。(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