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恩博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多重挑战,10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经济保持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官方坦言,经济恢复有所放缓。
时间已近年末,四季度经济大盘能否稳住?
10月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
对于当前形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5日表示,10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在上升,国内疫情防控压力比较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加大。
这也体现在当天披露的部分指标上。例如在生产端,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较9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6月以来首次转负。
不过,拉长时间线看,生产需求仍保持总体平稳恢复态势。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保持了0.6%的同比增幅。
作为观察经济运行的另一重要角度,就业和物价等民生指标也总体稳定。随着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其中,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7%,均与上月持平。在官方持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的背景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与全球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未被超预期因素打乱。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持续。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1-10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1%,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
国家统计局判断,总的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持续保持恢复态势。
消费增长仍有积极因素
一系列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继续彰显,但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尤其疫情反复下,消费修复进程一波三折。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10月份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活动减少,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受到一定影响。数据显示,当月餐饮消费同比下降8.1%,降幅较上月扩大6.4个百分点。
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伴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和外需收缩,内需稳定增长越发重要。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目前三个积极因素仍然对社零增长有支撑:一是汽车销售延续较强态势;二是地产销售季节性回暖;三是全国促消费月活动开启,消费券对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展望四季度,连平认为,传统消费旺季开启和近期各地政府促消费政策不断实施,叠加信贷改善,供需两端仍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三季度就业形势相较一二季度出现回暖,也有助于消费持续恢复。下阶段,促消费政策仍需在提升消费需求和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等方面落到实处。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举行的国常会强调“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并提出“落实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业的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针对性措施。观察人士认为,这为未来相关消费支持政策进一步拓展腾出了空间。
四季度经济有望回稳向上
日历已翻至11月,全年时间所剩无几。分析认为,尽管下行压力仍在,但随着内外部环境边际改善,叠加各项稳经济政策效应进一步发挥,四季度经济有望保持回稳向上势头。
其一,房地产领域现积极政策信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注意到,近期监管层扩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推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涉及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投放、支持个人贷款合理需求、支持优质房企发债融资、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投放等多个方面,这将进一步改善房企融资环境。
其二,当前美联储加息预期略有降温,市场预期的12月份加息幅度已由此前的75个基点下调为50个基点。温彬判断,这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偏宽松态势。
此外,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付凌晖表示,这有利于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这些措施有效落实,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市场需求恢复和经济循环畅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0月份宏观数据回落主要受疫情升温影响,但预计本轮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烈度将明显低于二季度,后续稳增长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
【编辑:左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