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15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主席范鸿龄日前透露,有望于年底启动“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广东省卫健委已提交首批12名医生的提名名单。多位香港医学界人士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两地医护交流可优势互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近日,医管局大楼的大堂新添了一件展品,在一件俗称“大白”的防护衣上,写满内地援港医疗队成员的名字。驻足观看,让人回忆起年初第五波疫情暴发,两地医护团队齐心抗疫的场面。范鸿龄从中看到两地医护团队合作无间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认为这为日后加强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就多次跟团赴内地交流的香江智汇会长、香港眼科医学院前院长周伯展也相信,尽管过去数十年两地医学交流不断,但年初两地医护合作抗疫的经验,无疑是再向前迈出一大步。
基于这一背景,医管局早前推出的“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可谓适逢其时。根据医管局公布的资料,是次交流计划涵盖医生、专科护士、放射技师及中医师。范鸿龄日前在网志中透露计划的最新进展,首批12名提名医生,皆来自广东省三甲医院,十分资深且经验丰富,待有关部门审批通过,即可马上来港落实交流。
香港医疗人员总工会主席、香港联合医院顾问医生潘佩璆乐见交流计划即将落实,“每个地方医护的治疗和诊断手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一定是一件好事,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提到,即将来港的医生均来自大湾区城市,拥有丰富经验,相信他们来港后在语言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亦能给予香港求诊者足够的信心。
周伯展则进一步谈及两地医疗所具备的优势,“内地医护有丰富的经验,由于内地人口众多,医生接触的病种、手术等,都较香港更多,可在诊断治疗时带来一些新的角度和方法。”同时,在互联网科技的助力下,内地智慧医院发展一日千里,从看病、配药到病房内监察病人皆实现科技应用,周伯展相信,这些都可供香港医院借鉴。
另一方面,香港的优势亦十分明显,“香港对外交流方便,也拥有比较成熟先进的医疗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处理医患纠纷的成熟机制。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完善的基层医疗网络,也为医疗系统平稳运作奠定了基础。周伯展相信,就他个人经验而言,两地医护交流无论从学术还是实际工作上,皆可起到很大的作用。
潘佩璆尤其留意到计划中所提及的中医师交流范畴。他坦言,有别于香港中医传统的行医模式,内地中医发展结合先进的现代医学方法和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同时又拥有中西医协作的经验。届时中医师来港交流,不仅有助于培训本地中医师,长远而言更能带动香港中西医协同发展。
周伯展对计划的落实同样抱有很高的期待,因此,他也提出希望随着计划逐渐成熟,日后可进一步扩大交流的范畴,包括实现双向交流,让香港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科学生,能够获得6至12个星期的内地交流机会,“让他们看到多一些病种,也跟经验丰富的医生学习。”趁此机会,让即将入行的医科学生亲身体验内地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周伯展相信,“这远比学术上的得益更为重要。”(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