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湖州11月16日电(施紫楠 陈虹)今年72岁的金水法,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五庄村籴糠桥自然村人,也是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庄白龙”第八代传承人。
据悉,“五庄白龙”已有200多年历史,19世纪时在长兴和周边地区就小有名气,经常有大户人家请“白龙”到家里表演。受祖辈影响,金水法16岁就学习舞龙表演,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初心和责任。
“‘五庄白龙’经常配合庙会活动演出,特别是新年、端午、元宵的时候,演出最为频繁,也常应外村邀请前去演出。”金水法介绍,舞龙活动寓吉祥如意之意,百姓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因各种原因,“五庄白龙”慢慢消失在村民的视野中。
1995年,金水法骑着自行车跑企业、跑单位拉资助,经过不懈努力和坚持再次集资制作了一条“白龙”。他挑选五庄村舞龙爱好者,组织伴奏乐队,形成舞龙队,逢年过节便将“五庄白龙”的风光重新展现在村民面前。
“五庄白龙”的全身主要由竹制品组成,木棍做龙杆,布做龙衣遮住骨架,上绘龙鳞和龙鳍。因龙身有15节,因此对舞龙场地的要求非常高。
“场地要极为宽敞,每一节龙身起码要两个人轮流摆动,其中龙头要有3个人轮流换,因此舞龙的队伍有20余人。乐器伴奏一般需要6人,在大锣、小锣、镲、鼓等乐器的伴奏下,舞龙队员按照音乐节奏的紧急舒缓进行表演。”金水法说。
请不起老师,金水法就自己当老师,孜孜不倦传授舞龙经验。他说,龙头是整条龙的精髓,每天舞着几十斤的龙头扭伤腰是常事,大伙儿贴了膏药就继续上。
一份初心,一份责任。在近60年的舞龙实践中,金水法早已掌握了“玩宝”“耍龙头”及龙中各个部位的舞蹈技艺、完整的表演套路和经典的动作造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龙表演中。
在金水法的带领下,舞龙队在舞龙时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势不可挡。2012年,“五庄白龙”成功申报湖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再度搁置。
如今,已入古稀之年的金水法又挑起重担,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再次组织舞龙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舞龙技艺,金水法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批舞龙队员,引领他们在舞龙实践中吸收杂技和外地舞龙技艺精华,对“五庄白龙”的套路、技艺有所创新,将“白龙”舞得更加气势如虹。
“‘五庄白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继续把‘白龙’传下去、舞下去,为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一点微薄之力。”金水法说。
如今,金水法已正式将接力棒传给第九代传承人,“五庄白龙”即将再次重获新生。(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