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内蒙古大兴安岭11月16日电 题:深山里架起信息“天路”:“无人区”连通世界 幸福触手可及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张玮
“4G基站建成后,手机通了信号,在山上值班也能随时和你们通电话、视频聊天,不用再追着信号满山跑了。”看着手机屏幕上满格的信号,徐刚的第一通视频电话打给了家人,报告这个喜讯。
徐刚是内蒙古森工集团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温河生态功能区59瞭望塔的防火瞭望员,大山里通了信号,让这个平日里不善言辞的大男人兴奋地直呼:“太高兴了!”
图为根河森工公司信息中心的职工们架设光缆。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近日,随着最后一个4G基站建设完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121个4G基站全部建成,目前正在陆续开通。
深山里架起的这条信息“天路”,将使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林场、景区、防火瞭望塔、重要道路、重点火险区的公网覆盖率从不足10%提升至50%左右。
4G网络通林场,“人找网”变“网找人”。当“无人区”连通世界,护林人的幸福感也变得触手可及。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0.67万平方公里。
图为架设4G基站施工现场。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先生产、后生活”,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特别受位置偏远、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管护站、防火检查站和瞭望塔没有信号。
2021年4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批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设121个4G基站。自此,内蒙古大兴安岭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拉开帷幕。
森林覆盖率近80%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功能区面积大、人口少,冬春季节天寒地冻,夏季经常暴雨连绵,而4G基站大多需要建于荆棘遍布的山沟中、高山上,大部分地区机械设备无法施工,完全要靠人工肩挑背扛。
铺线、熔接光缆、挖基站和光板底座基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新红回忆道,五六月间的林区冰雪初融,积雪薄冰下面是消融的河水,通信工人多次踩断冰冻层掉入水中,又无数次爬起,继续前行。
满归森工公司高地管护站距镇区39公里,因地段偏远无可用杆路资源,无法实现主干光缆共享,只能采用自建杆路的方式进行配线光缆接入。
图为架设4G基站施工现场。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满归森工公司信息中心技术股股长张国繁告诉记者,尚未通宽带的地区,大部分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要经历“山高水远”的跋涉。
肩扛、手拽、人抬,清障、刨沟、深埋……摸索在崎岖泥泞的山道,一天坚持13个小时作业,成为林业工人的常态。张国繁说,“在深山里铺设光缆的速度不及在镇区的一半。”
“一二,拽!一二,拽……”
记者曾随根河森工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人们历经1个小时的颠簸,抵达位于根萨沿线23公里处的4G基站施工现场。
站在山脚下,透过树木枝叶的缝隙,看着一个个扛着光缆线、背着工具弓着腰的身影在山林中渐行渐远。
这支由23人组成的队伍中,有5名女性。他们爬山、过河,最终将一座座4G基站屹立在茫茫林海中,把千里兴安和大千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告别“通过对讲机连通世界”,是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护员李国盼望已久的事情。
“以前手机没有信号,遇到突发事件只能通过固定电台或者到公路上寻找信号。”李国告诉记者,有了4G基站,不仅能实现随时与上级单位沟通,而且公园内的气候监测、水文监测等数据,也从之前的两三天人工采集变成实时更新传输。
从初春三月到冬季落雪都是林区的防火期。顺着李国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远处的山头被一片青烟笼罩。
李国告诉记者,山头形成的雾气会增加监测防火难度。
以前,只要发现难以识别的情况,李国就得骑1个多小时的摩托车上山检查。如今,有了4G网络和高清摄像头,画面和监测数据便能实时传回管护站。无论雾气还是火源,李国在管护站里一目了然。
通网前,遇到“雷击火”,护林员只能用双脚和时间“赛跑”。在阿尔山森工公司苏河林场工作近40年的护林员赵国东记得,2017年的一天,发现“雷击火”的他跑了1个多小时,才将火情汇报。
图为施工途中,拉材料的拖拉机陷进泥坑是常有的事。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如今,城市习以为常的‘即时传输’在林区也成为现实。”赵国东咯咯地乐道。
4G信号接通后,大山里的百姓再也不用靠别人转述来了解外面的缤纷世界。而林区的生态画卷也可以实时与网友分享,有的景区还开通了慢直播,使百万人通过网络云游大兴安岭,甚至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菌菇飘香,蓝莓、榛子大丰收,如今,林区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将上山采来的山货卖了出去。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信息中心主任秦志疆憧憬着,只要有了网络,无论是森林旅游,还是林区农特产,林区人得致富路会越走越宽。
内蒙古森工集团总经理闫宏光表示,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成后,为守护好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提供了科技手段,内蒙古大兴安岭将不断向智慧林业目标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