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舍弃的话,就是资源放错了地方,我会觉得很可惜,我会想要让它流动起来。” 在上海,由于搬家或者是人员流动造成的underuse——指还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八九成新的东西,叶运芯认为自己应该去让其他有需要的人去知道、去了解、然后去把它拿回家。她始终致力于一种因为搬家而造成资源浪费的、尚存价值的物品的回收与流通。
上海市区解除封控之后的第一件事,叶运芯(化名)决定去街头捡垃圾。
入夜之后的上海,喧哗与安静是泾渭分明的,街道的颜色会随着路灯不断改变,穿过闹市区再往深处了走,高大的梧桐树影在地面摇曳生姿,暖黄色的灯光不时从树影间隙中浮现,尽管色调单一了不少,但却透露出一种纯粹的安心,陪伴着每一位晚归的行人。
叶运芯在被丢弃的镜子前拍照
这是叶运芯最常走的一条路。她习惯从襄阳北路出发,方向是随机的,可以往华亭路和延庆路的交叉口走,也可以往乌鲁木齐中路的方向去,要是想再多逛一圈就穿过长乐路到武康路,那边是曾经的法租界,现在的梧桐区。
将“街头破烂”捡回家:她是宝藏讯息传递的通讯员
这里的梧桐树下经常会长出床垫、柜子、桌椅板凳,偶尔公交站台边还会有一台张大嘴巴的冰柜、一台虽然零件损坏却极具观赏价值的电动车,甚至电线杆旁会躺着一个盛放满满物件的大浴缸……它们通常在晚上9点钟之后出现,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等待着新的主人,而叶运芯就像是它们与新主人的通讯员。
叶运芯在社交平台发布物品信息
夜晚外出的时候她会随身携带塑料手套,以一种寻宝的姿态发现这些被遗弃在路边的“宝藏”,或是选择自己带回心动的物品,或是拍照将地址发布到个人社交平台上,将“宝藏”的讯息传递给任何有需要的人——他们都可以来把这些被丢弃的物品捡回家。
静安区长乐路的沙发
这是一种2022年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起来的生活方式——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进行旧物回收与改造,这种行为名为“stooping”,也被戏称为“捡垃圾”“捡破烂儿”,而参与“stooping”的人则被称为“stooper”,也叫“垃圾猎人”。(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这种行为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从2019年开始,Instagram上一个叫“stoopingnyc”的账号,会发布路边被遗弃的旧物,附上位置信息,让有需要的人看到并带走,其中大多是被遗弃的家具。
图片来源:stoopingnyc
而在中国,“stooping”在社交网络上的热烈讨论正是2022年6月份从上海兴起的,叶运芯作为“垃圾猎人”的其中一员,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上海“stooping”的发起者,她信奉的口号是“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
叶运芯无意发布在社交平台的“stooping”帖子,以一种称得上迅猛的速度传播开来。从2022年6月份至今,她的小红书账号“mikiko在上海”已经发布了四百余条“stooping”的资源循环贴,积累了三万余粉丝,满员了3个上海市范围内的物品投稿群。她将发现的东西标注上地点发到群里,如果有人想要的话就需要自己去那个地方去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尽进来,她建立的群聊逐渐成为废弃物品信息的循环平台:一些粉丝通过投稿将自己看到的物品信息进行发布,另一些粉丝则去标注的地点拿走这些被遗弃的物品。
叶运芯的小红书账号主页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在2021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194.7吨,包含可回收物263吨。作为国内第一个实施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市早在2019年就颁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当家具变成“大件垃圾”,无法满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城市分类标准,也没有对应的垃圾桶来容纳时,清运后所要面对的是拆解、粉碎、焚烧或掩埋的命运,而“stooper”想为它们找到新的归宿。
在消费主义盛行、物品丰饶的当下,可以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场在破烂儿中寻宝的“stooping”中,看似不合时宜,事实上并非偶然。旧物资源的循环,承担着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和踏实惜物的生活态度,将旧物赋予新的情感审美与艺术价值,正引导着人们重新打量世界,反思物与人的关系。
系统地进行账号运营的初心 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六月份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第一条“stooping”,并不是叶运芯的第一次在路边捡垃圾,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作为英国交换生的叶运芯就在放学路上看到过,一对老年夫妇把四把限制的椅子摆在路边,并用粉笔在地上写着“free to good house”意为如果有需要的人的话可以把它拿走。“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物品的可循环,也被原主人这句寄语中的善意所打动,后来这句话成为我stooping账号的slogan”。
回国之后的叶运芯,偶然一天在看到一位店主将不要的植物放在店门口,并在旁边贴了一张纸条,写的也是“free to house”,这句话再一次打动了她,也让她看到了国内废弃物品参与循环的可能性
在叶运芯的日常生活中,接纳二手或闲置物品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可能是因为身边的留学生同学比较富裕,经常会因为搬家将一些物品进行馈赠,包括沙发、桌椅等大件家具。在她的家里,随处可见都是被馈赠的物品。而疫情以来,受到“紧急备用金”观念的影响,她下意识的通过节约的方式去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对二手物品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
她总结自己是一个很惜物的人。如果这个东西是好的,叶运芯就认为它并不应该被舍弃,“如果被舍弃的话,就是资源放错了地方,我会觉得很可惜,我会想要让它流动起来。”在上海,由于搬家或者是人员流动造成的underuse,就是指还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八九成新的东西,叶运芯认为自己应该去让其他有需要的人去知道、去了解、然后去把它拿回家,她始终致力于因为搬家造成的一种资源浪费的、尚存价值的物品的回收与流通。
静安区长乐路的柜子
乌鲁木齐中路 公交站牌下的冰箱
尤其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一部分人离开上海,出租屋中许多家具被遗弃在路边,即将面临被当作垃圾清运的命运。在社交平台上,叶运芯不止一次地看到很多人表达的概念是:我对上海很失望。“所以我最开始是想要把它做成,只有上海有的一个东西,通过“stooping”的方式,想告诉大家上海可以捡到很多宝贝,上海还是很有趣、很有魅力的一个城市。”
叶运芯说,“我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事情让那些人再回来,让他们再喜欢上上海,这是我最开始想要做的事情。”
午夜寻宝是一场充满故事性的奇妙旅行 会发现城市的有趣之处
叶运芯捡到的第一件物品是一个小桌板,打算拎回家的时候,她又在垃圾堆旁边发现一个很好看的网红罗马假日的电动车,电动车虽然看起来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了,但却很漂亮——直到现在还被放在她的家里。推着电瓶车再往前走,叶运芯发现了一个很大质量也很好的柜子,不止一个邻居想把这个柜子带回家,但是它实在太大太笨重了,“既然拿回去也没有地方放的话,不如就留在这里,看看有需要的人可以自己来带走走。”这是叶运芯最初萌生的想法,但是如何让别人知道这个消息呢?她选择发在社交平台上,于是“上海stooping”就这么开始了。
捡回来的电动车修整后陈列在商店
夜晚去街头“寻宝”逐渐成为叶运芯的固定习惯。上海随处可见的历史保护建筑,让她常常参加城市行走的主题活动,跟着上海本地人,听他们讲解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这让她有一种更加融入城市文化的感觉。她下班不会选择直接回家,而是会去看一圈周边的老建筑,慢慢从看建筑变成了看“垃圾”。
她每周都会去街头逛逛,但是每周去的次数会根据当天的工作繁忙程度以及天气好坏来决定,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相似理念的朋友,也发现自己真的影响到了一部分人,她会收到很多粉丝的私信,告诉她自己最近捡到了一个很棒的东西,有时候还会拍图片发给她看。
叶运芯曾经收到一条印象非常深刻的消息,一位粉丝说在关注她之前,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家附近的那条路上会有这么多“垃圾”,并且在有人去“寻宝”的情况下,这个数量是一直没有减少的,也就是说每天都会产生新的“垃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打动我的点,因为他注意到周遭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有意识的去观察那些身边出现的新鲜东西,才会留意到那个垃圾的存在。”
她第一次意识到那种奇妙,是在一条明明路过很多次的弄堂口,她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这个弄堂口有一个消防栓,在旁边牌子的介绍中,她得知这是当年租界时期留下来的,一直保存的非常完好。“我之前路过那里很多次,但是都没有看见,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捡垃圾这个行为变得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会关注到很多以前从未注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一个城市美的组成,我觉得非常有趣。”
资源的循环是一种可持续概念 需要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接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叶运芯来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为海外高校做国内市场数字化运营的时候,基于自己管理的一些国外高校,叶运芯时常接触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与设计,包括气候、建筑之类。在发布“stooping”的过程中,她曾受邀前去一些企业的“环保空间”参观,发现国内有许多企业正在尝试或者已经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内容。
“我之前听过同济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他就提到过这种循环经济的概念模式。他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方向流动的,例如现在充分发展的共享单车,企业不再是进行单车的售卖,而是给大家提供使用自行车的服务,个体只是在某段时间享受物品的使用权,自行车不再属于个体,而是通过一种租赁的模式完成物品的循环使用。”
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
与循环经济的本质一样,区别就在于“stooping”选择的对象是一些没有完全使用或者八九成新的物品,而叶运芯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让大家可以有意识地观察资源浪费的一种社会问题,通过这样一种很有趣的方式,打破让大家对于二手的、被遗弃的物品的偏见。“我们可能并不需要购买很多的东西,而是需要更多的企业去提供物品的一个循环服务,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使用,再到回收形成一个闭环。这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它的影响力是在渐渐扩大了。”
在2022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指出,要推进60个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同时提出要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励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跳蚤市场”、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专区,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再制造产业发展。
人类学者张劼颖也在《垃圾之战》提到,在18、19世纪,对于旧物的循环利用是人们的必备生存技能;19、20世纪之交消费文化兴起,人们开始信奉“新的就是更好的”,并逐渐形成丢弃、更新而不是维修、再用的“垃圾文化”。叶运芯并不算是一位环保主义者,践行零垃圾或不消费也并不轻松,而为废弃物品寻找到新的归宿,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
幸运的是,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独自在街上闲逛的时候,垃圾站边看到一个行李箱,她想象自己某天去摆摊,拉开箱子,里面是花花绿绿的饰品。来倒垃圾的阿姨和叶运芯聊了起来,阿姨捡了个柜子,叶运芯拖着行李箱,旁边是一群喝酒的年轻人,她们在一片天空下,享受着同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