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面对面问政,如何让城市更美好?
本文摘要:”  22日,在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第二场活动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总结讲话中对各地各部门官员如是发问。通过这次问政活动,对杭州的二次供水工作打了很多问号,这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深刻警醒及有力鞭策。

  齐齐哈尔新闻网杭州11月23日电(张煜欢)“为什么现在信息如此发达,老百姓饮水生活的基本问题还要放在问政栏目来谈?为什么(上述问题)没有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及时解决?说明我们在服务人民群众上面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

  22日,在2022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第二场活动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在总结讲话中对各地各部门官员如是发问。

  两个“为什么”背后,或能折射出杭州连续第14年举办该活动的深意所在。

  2009年起,杭州开始开展“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以“问—答—评”形式进行深度问政,助力各部门和地区深入查摆问题、寻求破题之策。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亦是城市治理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但拥有良好出发点的“公述民评”,如何做到避免“走过场”“自娱自乐”?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档活动的“问”“答”“思”中。

  开门问政,首先要“问”得“准”而“深”。

  记者观察发现,多年来,“公述民评”聚焦的问题都格外“接地气”且具体化,其大多聚焦杭州在民生领域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例如城市品质方面的“路牌路标、指引牌标准不统一”,为民服务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套资源不均衡”,人居环境方面的“农村的垃圾分类、清运工作不到位”……

  22日的活动就围绕“二次供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开展,向深挖掘,提出了“业主和施工方分歧多,改造被迫停工”“施工缺技术缺经验,工程进展不顺利”“施工虽然完成,仍有后续问题存在”等诸多现实难题。

  可以看到,杭州的“公述民评”正不断拓展调查研究力度,深挖有可能影响杭州发展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并通过探讨分析、理性对话,形成政民良性互动、协商共治的良好氛围。

“公述民评”现场投票。 王川 摄

  开门问政,“答”亦有方。

  如何做到答得“对”、答得“实”?记者观察到,问政过程中,主持人、专家等多次提醒相关负责人“成绩不用讲”“请直奔主题”;同时在听取多方叙述后,多位区(县、市)负责人表态将亲自督办问题,并给出明确的解决时间点。

  由此可见,“对”是针对性的“对”,各问政单位没有用泛泛而谈、敷衍回避,而是少讲套话,正面回应问题,避免落入程式化的窠臼,停留于做表面文章;答得“实”,即做好充分准备,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

  无论“问”与“答”,落脚发展,仍需不断“反思”。

  如杭州市副市长丁狄刚在此次活动总点评中提到,小小的一滴水折射出大民生。通过这次问政活动,对杭州的二次供水工作打了很多问号,这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深刻警醒及有力鞭策。要守护好安全供水的最后一公里,让杭州全市人民喝上更干净、更安全的放心水。

  在“公述民评”结束后,如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更显关键。针对部分反复出现、久治不愈的老问题,需敢于出真招、出实招、出狠招。与此同时,每一年,“公述民评”都会加强对历年整改情况的“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真正落地。

  刘捷在活动总结时也提出,要树立“民生无小事”的理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少说“不能干”、多讲“怎么办”。要充分汇聚民意民智,营造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良好氛围,共同努力把杭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其实,在电视栏目上开门问政的形式在全国并不鲜见。种种栏目通过面对面质疑和释疑,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诚意与诚信,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但不能忽略它的前提——即好的城市才会有好的生活,而城市治理就是要创建更好的城市。(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