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豹的速度我只敢想像,如果它向我扑来……”刚结束的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位于四川西昌的火把广场,每到下午5点总能传来一阵古老的吟唱——诗朗诵《豹》通过嘹亮的高腔,让方圆几里内的游客留下了深深的“彝族印记”。
“彝族人崇敬英勇,而‘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据《豹》主演特久日呷介绍,诗朗诵《豹》是一首著名的彝族诗,本次演出主要通过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朗诵,其间还会穿插一首歌颂英雄后羿的民间小调,表现出彝族人对英雄与火的崇拜以及彝族男儿们的勇敢与豪迈。表演现场,还有彝族服饰、羊皮鼓、月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将一幅浸染彝族独特风情的画卷生动而又绚丽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所有来到大凉山的人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喜欢上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上这里的气候,这里的风光、这里的风土人情。”4年前,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第一发起人濮存昕曾这样向全世界的戏剧同行介绍大凉山。至此,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所秉承的“民族性”始终吸引着各方目光。
儿童剧《国学小戏班》剧照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组委会供图苍劲的大山为背景,面对邛海的山谷为坐席。2022年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演出——交响诗《这个世界的欢迎词》刚在谷剧场响起,一股来自大凉山的原生态艺术力量便直击心灵:一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时间见证者”推着一盏灯,带领观众一同触摸生命最初的图腾和繁衍,恢弘的交响乐搭配原始的民族诵读久久回荡在山谷。在场观众不断感慨:“每一分钟,都写满大凉山的民族文化!”
一年前,暖阳下,泸山间,一群来自大凉山的原生态彝族歌者,通过彝族高腔、毕摩的经诵和民间说唱等形式,串起一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吟诵——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作为2021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最具凉山地域特色的剧目,当天的谷剧场同样是蓝天之下,以地为席,以山为幕,彝族的非遗歌者们演奏出风声、鸟叫声,伴随低沉的男声、婉转的女声、稚嫩的童声带领观众聆听这片土地发出的声音。
“过去这些年,凉山发生的巨变为艺术家带去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从歌剧《听见索玛》《彝红》到原生歌集《赶集》、交响诗《这个世界的欢迎词》,这里迸发出蓬勃的创作力。在这里办戏剧节,能让凉山看见世界,也让世界关注凉山。”凉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凉山拥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所以戏剧节创办的理念之一,就是将种类丰富的少数民族演出推介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2019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古彝戏《撮泰吉》、维吾尔族歌舞《十二木卡姆》一经亮相就广受好评;2020第二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戏剧嘉年华现场,由黔东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出演的《古风遗韵》以及内蒙古乌力格尔蒙古剧团表演的《呼麦·长调》带动西昌群众在家门口载歌载舞;2021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确立了传承创新的“国潮”定位,18个民族、12类专业戏剧作品汇聚凉山,一展风采。其中,藏戏《赛马称王》以直播的形式展演,精美的藏族服饰、恢弘大气的舞台以及史诗气质的传奇故事,得到了线上观众的热情点赞。在戏剧嘉年华现场,来自广东佛山的醒狮以及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艺术团的藏族巴塘旋子、藏族踢踏等演出也因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受到群众青睐。
“国潮”持续在大凉山升温。儿童剧《国学小戏班》也在本届戏剧节精彩上演。据悉,儿童剧《国学小戏班》由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儿童艺术剧团排演,该剧以一个小戏班的形式串起了4个经典又富有哲理的古代小故事,舞台上,6个演员各怀绝技,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幽默夸张的表演,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深入浅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与西方创意肢体剧的舞台手法相结合,让这部剧简约却不简单。”儿童剧《国学小戏班》剧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学小戏班》创排的初衷是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民族性”不谋而合。“希望通过两天的演出,能让大凉山小朋友喜欢上戏剧,并且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善美’的种子埋进他们心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