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11月26日电 展望未来,最新发布的《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报告(2022)(简称《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十大焦点,包括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生产工具、关键装备、资源活化、重点产业、理念跨界、融合愿景。
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编制的《报告》在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发布,论坛聚焦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博、城市数字化、数字文创、智慧文旅、AR智能等文化科技融合新热点,总结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在文化数字化方向的应用。
论坛上,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线与中心环节”为题,重点解读了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介绍了文化数字化的中心环节及核心元素。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梁钢围绕“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展开演讲,阐释数字化带来的文化遗产演绎方式革新,并介绍了 “数字供养人”、“云游长城”和“古籍保护与活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案例。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发布并解读《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报告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十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中国式演进。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中国文化和科技的演进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融合路径、融合场景、文化科技的重要政策的演进,以及主动能的切换和需求端的迁移。
比如,从路径来看,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整体上是从科技单向赋能文化的线性融合向立体融合转变。宋洋洋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主路径是用科技来改造重构文化的业态。例如,在对传统业态释放生产力层面,过去十年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从3%向4%;从结构上来看,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文化新业态占文化企业营收占比从20%的台阶迈到了33%。
“但是越到最后这几年,我们又很明确的能够看到文化科技开始迎来立体化融合的契机,科技产业开始从工具属性向文化属性来拓展,文化自身也在往外拓展,从系统内循环,向社会大循环来迈进。”宋洋洋说,正是文化和科技双向的互相的诉求才把过去线性融合开始往立体融合,从涓涓细流汇成洋洋大海。
此外,融合场景也在变。宋洋洋指出,主要是科技的矩阵化打造场景的聚合化。过去十年的路径就是从点状应用开始向矩阵化应用,来打造复合的场景。比如说,5G和云计算这些技术的耦合,连接海量的云上文化资源。他还表示,“文化 虚拟现实”助力智能制造全面升级。(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