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1月29日电 (徐婧)29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主办,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设计论坛(简称“论坛”)在线上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数实互生 文明共存”主题,阐述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改革,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设计周的重要板块,今年论坛邀请北京国际设计周创始人、学术顾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陈冬亮,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导覃京燕担任学术召集人,聚焦“数实互生 文明共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上,来自百度、腾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铜牛集团等企业代表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院校专家共同参与,围绕数字化与产业发展、智能化与城市更新、信息化与文化传承、智慧化与生活方式等角度,共同探讨如何平衡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如何让两个世界相辅相成,并探讨中达成共识、共促发展。
图为《设计民生与社会》一书在论坛上首发。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供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数字城市”这一概念。他表示,数字城市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1.0阶段是将实体城市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服务于展示呈现查询;2.0阶段在实体城市本身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城市运行进行智能化赋能,如数字化的政务审批、水电气热的数字交易等;3.0阶段的数字城市则具备一定的智慧化能力,能够预判并介入实体城市中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预测未来交通情况,预判可能发生的灾害、调整城市发展路径等。
“3.0阶段的数字城市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把控城市中的不确定因素。”杨滔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人、虚拟人出现,也是为了解决人在生活中的问题,推动人与人的沟通,使城市在智慧化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为推动双碳目标战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发起,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可持续设计专业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参与研究和撰写的《低碳会展设计导则》在论坛上进行发布,这是继202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碳中和的设计倡议书》后的重要成果和工作延续。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可持续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新介绍,本次发布的《导则》以“低碳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会展相关的方方面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全文由总述、平台及组织管理、低碳设计导则、低碳评估、结语及附录六部分组成,主要从“设计助力全行业低碳意识提升”与“设计为行业转型提供可行性建议”两个角度提出建议。一方面,设计可以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策划低碳科普教育等多方位带动全行业低碳意识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从设施、交通、空间、展品等角度提供低碳转型的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在行业中更加注重低碳设计的同时,众多高校近年来也在引入可持续设计的相关课程。刘新表示,以清华美院、同济大学、中央美院、湖南大学与江南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会定期开展交流,推进可持续设计的教学和研究;清华大学开设的《可持续设计导论》课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选课,专门介绍基本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和方法策略;在清华美院的生态设计研究所,产学研贯通的培养模式也给研究生们带来更多实践机会。学校从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可持续设计综合素质。
在本次论坛上,《设计民生与社会》一书进行了首发。据介绍,该书源于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主论坛“民生之维:为真实而设计”,收录了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同济大学和广州美院的资深学者关于设计推动地区和乡村振兴、后疫情时代健康设计、面向未来的社区营造、艺术创意融入大众生活和可持续设计实践等方面的记录,多维度分享“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真知灼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