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干这事,欧盟急眼了!
本文摘要:在花了三倍于美国国内市场的高价购进天然气后,欧盟又要面对美国带来的新难题。

  文/李晓喻

  在花了三倍于美国国内市场的高价购进天然气后,欧盟又要面对美国带来的新难题。

  根据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的《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将大规模补贴本国生产的绿色产品,特别是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和电池。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么一来欧盟企业很可能会将投资转移到美国,欧盟将面临产业被“掏空”的风险。

  据报道,本周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就美国巨额产业补贴以及能源问题与美国总统拜登商谈。

  美国收割“自己人”?

  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未来十年美国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强化医疗保障,其中包括约37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补贴。

  法案规定,符合在北美进行最终组装、电池主要来源于北美等条件的电动汽车,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这一政策将使北美生产的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获得更强的价格竞争优势。

  这一法案引起欧盟强烈不满。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称,相关措施“歧视欧盟汽车、可再生能源、电池和能源密集型行业”。

  欧盟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布雷东甚至表示,美国这一补贴方案对欧洲经济构成“生死攸关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彦红表示,美国针对本土电动车产业的高额补贴政策,对欧盟危害不小。

  一方面,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将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全球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也会被削弱,这无疑将使欧盟在新产业革命的角逐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当前欧盟深陷能源危机,制造业生产运营成本高企,“去工业化”趋势正在加快。美国推出歧视性巨额补贴政策,将进一步激励欧洲制造业、特别是电动汽车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北美,加剧欧洲的“去工业化”,造成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流失,危及欧洲的社会稳定和经济长期发展。

  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9月底,欧盟铝、锌、钢铁、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产能已因停产或外迁而萎缩了近一半。一批代表欧洲制造业高端品质的企业也宣布破产或面临生存危机。

  同时,越来越多欧洲企业已经开始选择在美国各州投资,其中不乏汉莎航空、西门子等行业巨头。

  欧盟能打什么牌?

  马克龙此行能否使拜登“回心转意”?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称,作为一项已经通过的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没有再进行调整的可能性。

  在陈凤英看来,马克龙此次访问更有可能是和拜登商谈如何补偿欧盟因该法案受到的损失,这些补偿可能包括进一步加强美欧能源合作,加强对欧洲油气供应的保障等。因为对欧盟来说,2023年才是能源安全的真正“大考”,必须早做准备。不过,即使想得到这些补偿也绝非易事。

  此前,欧盟已经表示,由于《通胀削减法案》破坏欧美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但实际上,欧盟能采取的报复措施相当有限。

  孙彦红预计,欧盟可能采取的反制有二:

  在多边层面,通过世贸组织反补贴程序,迫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补贴行为;

  在双边层面,针对在北美生产的电动汽车增收进口关税,抵消其在欧洲本土市场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但在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之际,在安全问题上仰仗美国的欧盟实际上并没有底气和美国“公开叫板”。

  陈凤英也认为,当前欧盟的独立性已经因乌克兰危机被明显削弱,而且自拜登上台后,欧美此前贸易争端结下的梁子“一个个都在解开”,因此欧盟对美国“摊牌”可能性不大。即使此次协商不成,欧盟要反制美国“能打的牌也不多”,比如对某些美国输欧商品加征关税。

  此前,美欧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来解决这一法案带来的分歧。孙彦红称,未来该工作组如何发挥作用,美欧双方如何在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框架下解决清洁能源补贴等其他贸易问题,找到“一揽子”解决方案,值得持续观察。

  不管《通胀削减法案》引发的美欧争端走向何方,双方关系的裂痕都已经造成。

  欧洲媒体近日评论称,“当涉及捍卫美国经济时,拜登准备牺牲欧洲经济”,“拜登对待欧洲人冷酷无情”。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看来,美国本想借乌克兰危机实现欧洲和美国的团结,但乌克兰危机大部分经济后果都是由欧洲国家承担的,美国坐收渔利,所以欧洲和美国的团结并没有实现。

  陈凤英也表示,随着乌克兰危机持续,以及美欧经济复苏差距逐渐拉大,双方矛盾正在凸显。但由于欧盟在政治上和安全上依赖美国,这种矛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恶化到令双方“分手”的程度。

【编辑:宫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