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从“一根针”到“一张网” 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成都12月8日电 (尧欣雨 唐启浩 何芦恒)“我们将继续发挥已搭建的少数民族服务和资源整合平台的优势,让基层社区从‘一根针’变成推动民族工作的‘一张网’。”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新疆石油花园一二期党支部书记叶绍林接受采访时说道。

  齐齐哈尔新闻网成都12月8日电 (尧欣雨 唐启浩 何芦恒)“我们将继续发挥已搭建的少数民族服务和资源整合平台的优势,让基层社区从‘一根针’变成推动民族工作的‘一张网’。”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新疆石油花园一二期党支部书记叶绍林接受采访时说道。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日益活跃,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城市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四川主动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在城市中重点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安公社区是四川城市民族工作的典型代表之一。针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增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当地以城市社区为主阵地,以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着力点,让各民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安公社区维吾尔族居民阿卜迪威力·米吉提在这里经营着一间餐饮店。2009年,他来到安公社区,一直生活至今,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各族同胞的帮助,心里感到特别温暖。“在我的心中,这里早已是家了。”

  “在推动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安公社区探索了‘五六工作法’,通过‘五线’发动铸牢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再通过搭建六大平台,来实现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有力支撑。”叶绍林介绍道。

  如今,此类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和睦共荣的新家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成都郫都区安德街道望乐社区常住人口20000余人,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居民有2000多人,今年9月疫情防控期间,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志愿者就有30余人。

  在位于望乐社区的昆仑世纪小区,作为小区志愿者的羌族女孩蒋传丽在入户摸排过程中发现独自在家的72岁藏族阿妈姑康美皮肤不适,于是主动担任起她的“小棉袄”,向她提供帮助。“这些由多民族成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就如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与疫情作斗争。”安德街道望乐社区副主任徐敏说道。

  不仅是成都,在川陕交界的广元市,城市社区民族工作近年来也有了新变化。

  利州区东屏社区位于广元城郊结合部,常住居民以回族、汉族为主,并逐步形成了多个民族互嵌式生活的大家庭。在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广元市在利州区率先试点“掌上民族”APP,精准服务,东屏社区悄然改变。

  广元市利州区东坝街道东屏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仁丽英介绍道,“掌上民族”APP目前已帮助3700余人解决了就医、就业、上学等问题。不仅如此,利州区还依托建成的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系统,转变服务管理方式,在全区建设各民族互嵌式的新型社区8个,支持开设民族特色餐饮20余家,创办民族龙头企业1个,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4个,让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乐有所处。

  如今,四川正以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标准体系、社区民族工作标准体系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两标准一平台”为核心,推进城市民族事务治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社会化,让新型城镇化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目前,已建成88个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用心浇灌的团结之花吐露芬芳,结出硕果,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四川民族工作新局面。(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