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走访在卡华侨华人:世界杯背后的每一份中国力量
齐齐哈尔新闻网多哈12月13日电 (记者 邢翀)多哈黄河超市是卡塔尔唯一一家中国超市,世界杯期间成为华人球迷的打卡地。超市内有一块招牌尤其醒目,上面写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卡塔尔华侨华人协会副会长陈军恒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超市老板陈军恒来自陕西宝鸡,今年是他在卡塔尔工作生活的第13个年头。之所以叫“黄河”,陈军恒说这最能体现中国特点,尤其是大西北的特色。“因为我们在异国是思念祖国的,也是不能忘本的。”
小小的中国超市“别有洞天”,不仅生活用品齐全,世界杯期间更成为直接服务华人球迷的平台。超市前台放置了中国驻卡大使馆准备的防疫礼包,目前已有200多人登记领取。“如果华人球迷遇到丢失护照等问题,我们也会帮着联系使馆。”陈军恒说。
黄河超市是卡塔尔唯一一家中国超市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摄世界杯赛事正酣,本届杯赛中国元素极为丰富,像陈军恒一样,在卡华侨华人也在为世界杯贡献着中国力量。
在卡塔尔工作了17年的姚旭波特意买了揭幕战球票,因为举办地海湾球场有不少配套设施来自于他的建材装饰公司。“有几十家华人公司参与到世界杯场馆建设中,从建筑材料到机械设备,涵盖了各个领域。”姚旭波说。
卡塔尔华侨华人协会秘书长姚旭波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姚旭波告诉记者,大部分华侨华人在卡塔尔的创业始于2000年,此前由于政策等方面因素限制,卡塔尔城市基建速度缓慢,直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申办成功,才掀起了一波建筑高潮,他所在的五金装饰公司开始进入卡塔尔市场。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卡塔尔工业领域被欧美品牌垄断。姚旭波说,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尤其是工业制造能力逐步强大,中国品牌越来越多出现在当地市场。“目前卡塔尔对中国制造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如果不是我们自己产品科技含量高,不可能击败欧美这些在当地深耕多年的大厂家。”
多年在卡经历让陈军恒和姚旭波等人感触最深的是,祖国是海外华侨华人奋斗下去的底气和力量。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他们多方奔走,筹措医用物资寄回祖国。仅半个月时间,就将筹集到的10万个口罩、5000套防护服、15500双医用手套等物资分6个批次运抵中国,驰援疫情一线。
也是这次经历,让他们萌生了成立协会的想法。在中国驻卡大使馆的支持下,去年6月卡塔尔华侨华人协会在当地政府注册成立。“我们初衷是‘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成立后就帮助了很多疫情下在生活、工作以及回国上遇到困难的在卡华人。”陈军恒说。
世界杯筹办期间,卡塔尔华侨华人协会应邀加入了卡塔尔交付和遗产最高委员会下属的“社区领袖工作组”,参与世界杯有关的文化宣传项目。世界杯测试赛阿拉伯杯举办时,协会组织的《青花瓷》《惊鸿》等中国传统舞蹈节目表演,给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卡塔尔华侨华人目前只有不到3000人,而中东国家最早开放的前沿阵地迪拜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迪拜华侨华人规模已达30万。作为协会秘书长,姚旭波笑着说:“虽然我们不能像迪拜协会那样‘大而全’,但我们也能做到‘小而美’,尽我们最大的力量让在卡华侨华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枯燥的海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在“老上海”中餐馆,老板苏丽萍为华人球迷服务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对于常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而言,中餐无疑最能够唤起对于家乡的味觉记忆。“老上海”中餐馆是在卡华侨华人常常聚会的地方,老板苏丽萍经营已有6年。“尤其是疫情之下,大家回乡不是那么方便,吃上一口中国味,也是对思乡情绪的一种舒缓。”
世界杯期间,中餐馆接待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很多华人球迷在比赛结束后来会这里“填饱肚子”,苏丽萍不得不延长了营业时间,有时甚至要忙到凌晨五点。“虽然很忙很累,但我特别高兴很多球迷来,听到他们夸赞饭菜很地道时,我们心里非常欣慰。”
面向后世界杯时代,在卡华侨华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姚旭波说,目前中国是卡塔尔最大贸易伙伴国,在卡华侨华人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借助“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趁势起飞。“我相信随着世界杯的成功举办,会有更多国人了解卡塔尔,来到这里旅游、经商,我们协会希望成为中卡民间交流的一座桥梁,我也相信凭借中国人的勤劳能干以及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在卡塔尔的发展肯定还有更大的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