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速读丨中美学者呼吁打破“回音室效应”,增强面对面交流
本文摘要: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彭大伟 陈雪莲)12月11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会谈。这是中美元首11月会晤后,两国工作团队的又一次面对面沟通。中国外交部发言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彭大伟 陈雪莲)12月11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会谈。这是中美元首11月会晤后,两国工作团队的又一次面对面沟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日表示,双方一致认为会谈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近日,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的中美两国学者探讨了中美之间如何打破“回音室效应”、增强沟通与互信。

  “回音室”效应,意指网络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无形中给人们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音室”。简言之,即信息或想法在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

  “华盛顿和北京(此前)正处于一种‘回音室’的状态:没有新的一手信息进来,双方对彼此的误解无法改变,感情下降,更加疏远。”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甘思德表示,中美之间仅仅靠网上交流并不够,必须要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

  与甘思德对话的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强调,如果中美之间不再沟通,那么“回音室”效应肯定会越来越强,自说自话,可能会将对双方的想象越放越大,最后影响自己的政策。

  “只有到别的国家待一段时间,融入社会进行交流,你才有机会真正地听到别人说话。”甘思德指出。甘思德于今年9月和10月访问北京、上海,一共待了一个月。他是疫情后少有的到中国访问的美国智库资深研究员。

  甘思德说,自己今年10月份的中国之行,就是要把双方的“回音室”打开一点,让新的风吹进来。

  “我中国之行的一个目标是要把这个回音室打开一点,让新的风吹进来。然后我从中国回去,也把美国的回音室打开。”他鼓励美中两国更多专家互访交流,进行更丰富、更公开的对话,以“缓和误解和矛盾,增加互信”。

  “中美之间有着非常长期的友谊,有非常多的共同利益,我们必须要沟通。”王勇表示,这需要中美之间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通百姓开展更多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