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2023年经济,为何多次强调“信心”?
本文摘要:会议还要求,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在受访专家看来,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稳定和提振外资外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

  【中国新观察】中央部署2023年经济,为何多次强调“信心”?

  齐齐哈尔新闻网12月17日电(首席财经记者 李金磊)信心比黄金重要。

  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了“信心”这一关键词。

  “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为什么现在如此强调提振信心?

  看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就会明白提振信心、改善预期的重要性。

  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今年以来,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降至2020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扩产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

  预期转弱背景下,202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1%。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对齐齐哈尔新闻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提振信心,就是引导预期,向全社会传递明确的信号: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中央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来,加快促进经济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要在创新和改革中不断释放发展活力,积聚发展动力。

  如何提振信心?

  其一,辩证看待问题。

  “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会议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明年走势的判断,传递出积极信号。

  会议还要求,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冯煦明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在基数效应和二十大政策红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

  其二,有力消除杂音。

  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齐齐哈尔新闻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今年会议最突出的亮点,是积极地回应了近年来外界产生的一些质疑和争议,面向整个市场和全社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信心重塑。

  朱克力认为,会议再次重申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这有利于稳定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将对恢复和焕发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起到积极作用。

  其三,拿出实招硬招。

  对于居民,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措施。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科学精准防疫“二十条”“新十条”实施,大力提振居民消费是重中之重。

  针对民企,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温彬认为,对房地产市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和平台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的政策定调,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民营企业预期。

  针对外资,会议要求,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在受访专家看来,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稳定和提振外资外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完)

【编辑: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