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肖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与联合国妇女署驻中国代表安思齐日前发表联合署名文章,呼吁重视女性为科学作出的贡献,并提出鼓励和支持女性参与科研的四项关键步骤。
这篇题为《改变世界的科研“她”力量》的文章在开篇列举数据指明女性在参与科研时面临的“困境”:“在全球,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女性仅占28%,比例不到全球科研人员的三分之一,而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中也仅有3%为女性。”
文章指出,科学领域女性占比严重不足,不仅可能导致性别偏见和不平等在新技术中延续,同时还将造成全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专业知识和人才短缺的局面,带来社会难以承受的后果。因此,要创建一个真正包容所有人的未来,就必须确保女性能够充分、平等地参与科学。
文章以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事迹为例指出,“女性参与科学将产生巨大的效益,有助于人类发展取得突破。”
不仅如此,在中国,女性为科学作出的贡献显而易见。比如,超过半数的专利申请者为女性,超过一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也是女性。
但文章同时指出,尽管国内外女性为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她们仍然面临“掉队”的风险。据估计,在清洁能源等绿色经济新兴部门,80%的新增高薪就业岗位将集中在目前由男性主导的领域。“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支持女性进入科学领域,未来技术将忽视女性需求、缺乏女性视角。”
文章呼吁,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为所有人创建和平、繁荣、可持续的未来还剩八年,因此,确保女性充分参与科学、扩充创新人才储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
文章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四个“关键步骤”:
首先,阻碍女性参与科学的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必须得到改变。文章指出,有研究显示,在欧洲,女孩从11岁左右开始对STEM学科产生兴趣,但在15岁时兴趣消退,影响她们未能进入STEM领域的很多是社会因素。即便能力够格,女性在科学领域承担领导角色的比例仍然不足,获聘的几率也低于男性。
文章呼吁,要消除性别屏障,必须在职场各层级都采用性别配额制,防止歧视性招聘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学校、企业的性别平等教育,家庭、企业需为女性与女孩提供有利环境,让赋能女性蔚然成风。
第二,消除科学领域的结构性不平等至关重要。文章指出,与男性相比,女性科研人员获得的资金、资源与机会往往更少,离开科研领域的时间更早。全球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辞去全职STEM工作。
文章呼吁,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不断制定家庭友好型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包括完善育儿设施及服务、设立陪产假、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文章列举中国近年来支持女性科研的系列举措指出,“结构性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为女性制定专门措施能提供见效更快的解决方案。”
第三,无偿照料和家务劳动不仅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还可能迫使其离开职场。文章指出,有调查显示,已婚女性科学家中,30%女性表示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而男性仅为6%。新冠大流行加剧了这一不平等现象。
文章呼吁,社会不应将女性的无偿劳动视为理所应当,而应将照料儿童的公共支出视为社会投资,共同承担照料的费用。照料工作及家务劳动应当得到认可,同时也应在男女性之间重新分配。例如,延长陪产假有助于重新分配男女参与育儿的比例。
第四,应大力宣传杰出女性科学家榜样,并让她们激励、指引年轻一代的女性。文章指出,研究表明,没有导师的女性科研人员的职业乐观程度最低。激发年轻女性的科研兴趣,并安排导师指导其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导师制还有助于女性科研工作者建立人际网络,为她们的职业发展注入重要的社会资本。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及整个联合国系统坚持与多方合作,助力更多女性进入STEM领域。”文章在最后强调,“从居里夫人到屠呦呦,历史告诉我们,许多人类发展取得的巨大飞跃,离不开女性在科学领域的贡献。无数的女性都具有在科学领域作更多、更大贡献的潜能,我们要充分鼓励女性参与科学,帮助她们获取更多资源,为其营造职业发展有利环境。解锁女性的潜力,其意义不仅在于实现性别平等,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意识到,平等惠及所有人。”(完)
【编辑: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