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嘉兴1月14日电(胡丰盛 张雨滴)眼下,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是一道重要课题。2022年,浙江开工建设16个清洁火电、核电、风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打造沿海核电基地。
锚定上述目标,浙江如何进一步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浙江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聚焦于此建言献策,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和能源资源小省,处于全国能源资源供应的末端,且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资源严重匮乏,能源资源整体对外依存度高达90%。”浙江省人大代表,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潜表示,石化化工行业是攸关国计民生和产业链安全的重点行业,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石化化工行业发展面临清洁用能方面的严峻挑战。
浙江省人大代表,海盐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顾秋莉 受访者供图“高温气冷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能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能满足石化化工行业高、中、低各等级压力需求,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黄潜说。
对此,他建议,政府将高温气冷堆与石化化工基地耦合项目纳入浙江省和国家能源发展规划。
浙江海盐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诞生地,在发展核能关联产业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2021年12月中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顺利投运,惠及4000户居民总计46万平方米集中供暖;2022年海盐着力推进的核能供热工业应用,成为中国首个建成投运的核能工业供热示范项目……海盐,这座新中国核电的摇篮,正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路。
“我们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预计年供热量达170万吉焦。”浙江省人大代表,海盐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顾秋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顾秋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70万吉焦的年供热量,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使用标煤5.8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3.9万吨,按一棵树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计算,海盐核能供热一年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7600万棵树。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城市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探索对新建住宅项目的管道预设,重点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的核能供暖建设,扩面织密老百姓核能供暖网。”顾秋莉说。
在推进核能供热建设的同时,海盐秦山核电也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核技术应用产业。
“核技术应用产业是以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为基础,并融合了众多学科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顾秋莉介绍。
同位素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在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治中更是不可替代。目前,中国医用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供应还得不到保障。
根据国家八部委《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引,海盐将医用同位素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解决中国医用同位素“卡脖子”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2年4月,中国首批医用同位素碳-14靶件在秦山核电三期入堆,标志着中国已打破“碳-14”国外垄断局面。
截至目前,同位素产业园内中核秦山同位素生产基地、同位素标准厂房、核技术创新中心大楼等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核医学中心正在规划设计,并已引进包括国内龙头企业中国同辐在内的同位素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额超40亿元,另有在引项目10余个。
“未来,海盐将依托中国唯一的两台商用重水堆独特优势和长三角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打好同位素这张硬‘核’牌。”顾秋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