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1月14日电(记者 陈静)近年来,“元宇宙”概念迅速席卷全球,得到中外学界、产业界、政府等的广泛关注。记者14日获悉,“元宇宙”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工业元宇宙”打造数字之都增长极、探索打造“消费元宇宙”示范商圈等,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关心“元宇宙”的发展。
上海市人大代表陈伟栋认为,“元宇宙”概念描述了人类未来的数字生活以及各个产业领域的数字化终极目标,是新赛道、新动能,受到政府部门的培育和扶持。“元宇宙”可细分为“消费元宇宙”“企业元宇宙”和“工业元宇宙”。
另一位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晓亮直言,一大批“元宇宙”新基建、新模式已在上海出现;借助上海领先的金融优势、发达的商圈经济、丰富的消费场景、时尚文化聚集等特点,已有大量“元宇宙”项目落地产业,涵盖数字资产、数字经济、消费级应用等多个层面。
不过,陈伟栋直言,目前,“消费元宇宙”面临着市场层面的“质疑”,企业对“元宇宙”存在理解误区。当下,“消费元宇宙”应用主要集中在VR游戏,市场对人为创造出来的“第二人生”兴趣不大,社交类“元宇宙”应用的使用率非常低。“很多人认为‘元宇宙’就是一个虚拟游戏。”陈伟栋说,推进 “消费元宇宙”发展,还面临着众多技术瓶颈。
对于“消费元宇宙”话题,上海政协委员黄震认为,上海核心商圈数字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形成赋能商圈运营的数字化模式。他认为,应该探索打造“消费元宇宙”示范商圈,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黄震指出,当下,上海的商圈经济仍待复苏,应该充分发挥上海商圈应用场景丰富、消费密度高的独特优势,在“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设立过程中对实体消费定向倾斜,由政府方联动商圈运营主体,引入国内外的数字专业团队及产业链企业,重点聚焦泛商圈功能片区开发,打造“元宇宙”标杆示范街区场景,形成元宇宙产业集群示范效应。
“企业对‘元宇宙’的应用较为局限,‘元宇宙’建设存在碎片化、孤岛式的问题,未能实现产业融合。”徐晓亮坦言,当下,虽然已有部分企业积极拥抱元宇宙概念,尝试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落地VR、AR、数字藏品、虚拟数字人、区块链等,但是现有尝试主要是单点式的应用,尚未实现从单点应用到多点结合,再到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徐晓亮看来,上海的历史文化、数字创意、时尚品牌、设计IP等数字资产尚未发挥出相应优势。行业亟需“元宇宙”技术和应用的统一标准,以推动“元宇宙”产业的更快发展。从应用端来看,上海缺乏能推动“元宇宙”普及的“重量级”应用型企业; “元宇宙”人才存在缺口。针对“元宇宙”新赛道的支持政策尚未细化,他建议完善相应的项目补贴、基金配套、资金奖励等 。
陈伟栋指出, “元宇宙”的发展还需找准定位,制定政策进行精准引导。他直言,如何针对 “元宇宙”特点和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寻找上海在 “元宇宙”价值链中的定位,并在政策上做精准引导和支持是一大挑战。
徐晓亮建议,建立 “元宇宙”底层数据资产的登记确权体系。他举例解释,黄浦区拥有15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大豫园片区的相关文化资产就有近百个。可以在 “元宇宙”生态内的虚实商圈,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作为交易手段,保障各类数据资产的合规合法流通;不断培育新的IP,构建创作者经济的坚实底盘;同时构建长三角区块链基础设施,实现数字资产的顺畅流通。
在他看来,应该加大 “元宇宙”与产业融合的力度,在文化旅游,智能制造,教育,消费等不同领域,推动 “元宇宙”虚实融合创新实践,打造以政府相关机构指导,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协会联盟推动的合作模式;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如场景类、技术类、应用类企业,共同构建 “元宇宙”创新联盟,推动融合场景建设,打通基础设施壁垒,实现合力发展。
徐晓亮建议设立 “元宇宙”产业基金,吸引一批优秀初创企业 ;建设 “元宇宙”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园区 。比如,以大豫园片区为试点,通过数字化改造和 “元宇宙”场景建设,为早期 “元宇宙”企业提供相应的场景建设需求,通过项目落地,赋能商业运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徐晓亮同时建议,加快 “元宇宙”产业人才引育用留,制定高层次人才就业保障机制。
陈伟栋直言,很多企业并没有将“工业元宇宙”当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高阶形态来对待。他建议将“工业元宇宙”作为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的阶段性工作重心,并将此作为上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抓手。他建议政策引导国企、外企、民企共同发力,推进“工业元宇宙”建设。(完)
【编辑:张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