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广州1月14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4日开启“代表通道”,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广东省人大代表现场亮相,就坚持制造业当家、提升村医救治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绿美广东建设等社会热点议题,话心声、传民意、提建议。
“在粤港澳大湾区,用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做大做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东莞松山湖畔,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说。
她建议,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立专属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强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打造专属领域的前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制造业是广东赖以发展起来的关键。”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伟楷认为,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是进一步发挥广东制造业优势的关键。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更是广东解决制造业“卡脖子”问题的主攻手。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卫生应急医院)副院长刘红梅的发言主题是“实行乙类乙管后,基层如何做好分级诊疗?”她表示,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国家提出要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并打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首先要高度重视村医这一群体,提升村医对病情的初步诊断、评估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畅通转诊渠道、高度重视与基层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她说。
此前,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绿宝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桂林建议,实施这项工程,广东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盘活县镇村三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市场需求,打造多个具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小中心”。
2022年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8.66%,建成了11个国家森林城市,城乡宜居品质不断提升。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杨凤玺建议,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生态惠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特色经济作物与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完)
【编辑:张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