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新设“环境资源界”委员余国东:跨省域协作共护巴山蜀水
本文摘要:过去五年来,余国东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累计提交提案46件,大部分都聚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一领域。对此,余国东介绍,近年来,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成势见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筑牢。

  齐齐哈尔新闻网重庆2月25日电 (梁钦卿)“近年来,川渝签订近100项生态环保合作协议,在治水、治气、治废、督察、执法等领域打造了跨省域协作样板,共同守护好美丽的巴山蜀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近日接受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重庆连续16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守住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

  过去五年来,余国东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累计提交提案46件,大部分都聚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一领域。他还记得,2018年,他提出第一件提案《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提案》,交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办理后,当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

  作为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新设的“环境资源界”一员,余国东认为,以前许多有着环境、资源、能源专业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界别中,导致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较为分散,此次调整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的履职力量。

资料图为余国东调研永川区大陆溪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生态问题不仅是生态污染问题,还包括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对我们界别来说,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余国东介绍,比如针对自然保护地,如何协调处理好自然保护地内的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又比如如何构建生态涵养的农业农村,通过发挥郊区农业农村生态价值来促进产业振兴等。

  当前,重庆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生态环境领域如何继续唱好“双城记”?

  对此,余国东介绍,近年来,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成势见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筑牢。今年将提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地见效,锚定琼江、大清流河、南溪河流域打造跨省联动治水示范,联合实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治霾科技攻关,深化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实施“双碳”联合行动、联动督察执法等。

  “川渝还将联动打造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和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建设,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他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余国东主要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税、生物多样性保护、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监管、“双碳”等方面,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他认为,未来要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能让人们“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更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