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邵志清委员:建议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信任平台
本文摘要:但对于区块链技术、AI应用伦理和算法的安全性等,缺乏全国性规则和一致性监管方案,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可信的流通体系。加快构建数据流通监管体系,建立数据要素确权,存证等规则体系,运用密码学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穿透式、全方位的监管。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3月2日电(记者 范宇斌)“信任,一直以来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高度信任的社会,才能构筑稳定、规模庞大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接受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数字信任体系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信任平台。

  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明确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在邵志清看来,目前,实现数据安全合规可信的流通,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公众对企业和机构数据保护能力的信心不足。”邵志清表示,随着数据开放流动,网络边界日趋模糊,云计算、AI等新技术给数据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数据泄露、网络安全事故、数据篡改、大数据杀熟、恶意软件、个人信息倒卖等乱象频发,阻碍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网络信任体系中身份的互操作和监管问题也值得关注。邵志清说,数字化时代人机物复杂交互,“身份信息孤岛”,一致性的身份监管治理机制和保护身份主权的技术手段的缺失严重阻碍数字身份跨系统、跨域甚至跨境的互操作,带来了数据要素价值流通壁垒。

  邵志清还关注到数据可信流通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有效协同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数据要素流通的法律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在大数据、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加持下,数字信任能力显著提升。但对于区块链技术、AI应用伦理和算法的安全性等,缺乏全国性规则和一致性监管方案,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可信的流通体系。”

  对此,邵志清建议,要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信任基础设施进行顶层规划。“应该将数字信任的构建纳入数字政府治理的范畴,制定中国数字信任体系的远景、目标、领域、指导原则、责任模型和关键能力等。同时,统筹规划数字信任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身份和数据安全合规监管体系,并且要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参与国际标准规范制定。”

  数字身份互操作挑战同样需要关注。邵志清建议,要以人为中心,建有序治理的数字身份体系。他认为,可以建立一致性的监管和治理规则,针对个人身份信息在数据共享流通中的使用,建立授权、救济、问责机制,保护身份主权,维护国家安全;鼓励各地紧扣“一个码”,有序整合分散的身份信息,推动建立以各地城市码为入口的个人数字身份集约化管理和应用机制,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加强以人为中心的隐私和安全设计,将身份控制权归还给用户;探索建立数字身份图谱,强化身份风险评估能力。

  如何加速数据共享流通信任体系建设?邵志清还建议,强化数据安全合规监管能力,统一拟定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引导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基于统一的规则按需建设数据安全防护和管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的集约化供给,推动身份认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密码、隐私计算等能力的公共服务化。加快构建数据流通监管体系,建立数据要素确权,存证等规则体系,运用密码学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穿透式、全方位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邵志清此前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关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除了建议加快建设国家数字信任平台,今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他还将提案建议“建设中国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