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结束时,桌上很多菜动都没动【记者调查宴会浪费现象】
□ 本报记者 陈磊
“剩下这么多菜,难道都扔掉吗?!”
前不久,北京市民李先生参加朋友在一家四星级酒店举办的婚宴,一共40桌,10人一桌,每桌16道菜且菜量较大。临走时,李先生发现自己桌上的果木烤鸭、东坡肉、老鸭煲等菜几乎没动,其他菜也大多剩了六七成。
其他桌的情况也差不多。李先生本想打包一些,但又感觉在别人婚宴上打包似乎不妥。听服务员说剩菜将全部被倒掉,他心里直言“太浪费了”。
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矛头直指宴会餐饮浪费,提出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实行重点监管。
多位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抵制宴会浪费,既需要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软性约束,还需要制度方面的硬性约束,如加强反餐饮浪费情况检查监督,对存在浪费的餐饮企业进行约谈提醒,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各地可酌情设置餐饮浪费曝光台,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把厉行节约情况纳入餐饮企业、宴会用餐单位综合评价体系中。
凉菜没吃就被撤下
吃饱后热菜还在上
剩下一大桌子菜,在北京工作的“90后”姑娘黄玮(化名)遇到过多次这样的场景,有婚宴现场,也有商务宴请。
今年3月初,黄玮收到好友结婚的消息,婚礼定于3月中旬在山西省运城市某酒店举行。黄玮在当天赶到了婚礼现场。
婚礼定于12时8分吉时开始,上桌时黄玮就发现桌上已经摆放了七八个凉菜,为了确保仪式顺利进行,酒店没有摆放筷子。
20多分钟后,婚礼仪式结束,服务员开始摆放筷子、上热菜,包括大鱼大肉、虾、鲍鱼等“硬菜”。“毕竟是婚宴,主人家还是比较讲究排场的,一桌坐8人到10人,菜品得有20道,后面还有汤品和主食。”黄玮说。
黄玮观察发现,大家开吃后,因为热菜上菜速度很快,几乎没人动凉菜。由于热菜越上越多,桌子上没有地方摆,客人招呼服务员把凉菜撤下去,在空出来的位置放热菜。
“这意味着,凉菜没怎么吃就被浪费了。”黄玮觉得很可惜。
被浪费掉的还有不少热菜。先上的是当地的特色菜,大家吃一会儿就觉得饱了。即使如此,其他热菜还在继续上,包括价格很贵的海鲜,客人们只是尝几口就放下筷子,最后上的是汤品和馒头、包子、花卷儿等主食,那时已没什么人再动筷子了。
黄玮介绍说,她所在的一桌都是年轻人,食量还算可以,即使这样也剩下了满桌没吃完的菜品,有的菜品甚至都没动,其他桌也大致如此,有的比他们剩的更多。而且,他们这一桌多是从外地赶过来参加婚礼,当天要返回工作地,没法打包剩余菜品;现场有一两个打包的,也主要打包主食,大家动过筷子的热菜,即使剩下很多,也没人打包,就这样浪费了。
黄玮还发现,除了菜品的浪费之外,饮品也有显著浪费。在宴会上,除了酒类之外,主办方还会准备一些瓶装饮料,但客人走后,很多桌上的饮料只是喝了一点,就剩在了那里。
黄玮向朋友打听了解到,山西当地酒店这种婚宴包桌,费用基本在1288元起步。宴会主办方通常觉得,结婚摆宴是人生大事,饭菜一定要丰盛,宾客是否吃得完完全不在考虑之内。
同样是在3月份,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林凯(化名)到山东省临沂市某酒店参加亲戚的婚礼。
林凯发现,婚礼仪式进行一半后,酒店服务员就开始上菜,鸡鸭鱼肉及各类蔬菜,宾客们一边吃一边观看婚礼仪式。等仪式快结束时,宾客们差不多已经酒足饭饱,可热菜还在继续上,最后剩下一桌子菜,有的菜品连动都没动。包括凉菜和甜品在内,共有20多道菜品。仪式结束后,有个别人将没有动过的菜打包带回去,更多的则是浪费在餐桌上,“婚宴近20桌,浪费太严重了”。
各类宴席均有浪费
面子文化推波助澜
牛女士是北京一家中药材公司的行政人员,负责客户接待、团建的预订餐厅和餐食等工作。
在她看来,商务宴请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点菜的数量讲究“点双不点单”,菜品要包括冷菜、热菜、主食和汤等不同种类,出于排场的需要,宁可多点,绝不少点,所以产生浪费难以避免。有一次,她负责接待外地来的客户,大概30个人,老板交代要点丰盛些。当天点的菜确实多了,很多没怎么吃甚至基本没动的菜被直接撤了下去。
“商务宴请时,就餐人员少不了喝酒,所以对凉菜和下酒菜的需求比较大。相比之下,热菜和主食吃得并不多,但即使不吃也得点,这算是商务礼仪。”牛女士说,商务宴请往往需要包间,饭店一般要求有最低消费,或者加收包间服务费,逼得宴请方不得不多点一些菜。
记者调查发现,牛女士所说情形确实存在。一些饭店包间最低消费在600元至800元之间,还有的饭店包间最低消费上千元、数千元。有的饭店称,带卫生间的包间还需要加收10%的服务费。
丧事宴席也存在浪费饭菜的现象。今年30多岁的天津市蓟州区居民董福生(化名)告诉记者,今年元旦,他去蓟州区某镇参加一场丧礼,丧礼结束后,主人安排了答谢宴,共有七八桌,每桌8名客人,上16道菜,不算主食和汤。
董福生看到,宴席结束时,桌子上还有很多吃剩的饭菜,只有个别客人打包,说是拿一些回家喂猪和鸡。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宴会餐饮浪费现象在多地时有发生,有的浪费事件甚至作为典型案例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
例如,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第二批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宴会浪费案例。
2022年12月8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有群众投诉称,其在张店镇某酒店举办宴席被商家诱导,造成大量食品浪费。经查,投诉人在该酒店准备预订每桌588元的套餐。老板反复劝说称“588元的套餐菜品少,不够吃,而且举办这么隆重的宴席,菜不行没面子”。投诉人最终订了每桌788元的套餐。结果,酒席当天,788元套餐菜品太多,明显超出客人用量,吃不完的都当作餐厨垃圾倒掉,造成大量食品浪费。市场监管部门认为,某酒店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依法对其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运慧认为,宴会浪费问题久治不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文化层面的因素,又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有餐饮行业相关服务缺失问题。
王运慧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子文化可谓根深蒂固。不少人为了装点脸面,宴请就要讲排场,认为排场和标准不够,就会受到他人的轻视和疏远。为了获得这种脸面,就会造成餐饮上的浪费。
在王运慧看来,如今社会生产极大丰富,在社会风气当中,一些人节约意识淡化,造成人们在参加宴会时讲排场、图尽兴,也不会过分勉强自己把食品吃完,必然会造成饭菜浪费。此外,餐饮企业对浪费现象也负有一定责任,有的酒店不注明菜量,服务员也不对顾客适量点餐进行提醒;饭店对“光盘行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在醒目地点张贴摆放提示牌;还有的饭店设定最低消费等。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告诉记者,宴会往往与人生大事等特殊场景相伴。文化、情理等因素使得在通过法律加大反食品浪费的力度时,存在商家守法难、监管者执法难的问题。
普及科学餐饮方式
让执法检查常态化
根据反食品浪费法的相关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商务活动等需要用餐的,组织者、参加者应当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征求意见稿,强调“减少宴会餐饮浪费”,提出餐饮企业应严格遵守反食品浪费要求,适量合理搭配宴会菜单,并明白标量;承办宴会的餐饮企业与消费者签订宴会服务合同时,应单列反餐饮浪费条款,其中包括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的“光盘行动”,餐后主动提醒消费者打包等。
王运慧认为,在舆论引导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让大家了解食品生产的艰辛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理性消费、文明餐饮。在文化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尽可能推动移风易俗,抵制出于面子、人情的宴会消费和讲排场拼酒量的商务宴请,逐步树立节俭型餐饮消费伦理观;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变用餐方式建设更加理性的餐饮文化,从而遏制餐饮浪费。“分餐制无疑是比较科学的餐饮方式。通过实行分餐制,把‘光盘行动’的责任具体到个人。同时提倡自助餐,尤其宴会餐饮,这种用餐形式既健康又能避免餐饮上的浪费,还可以较好处理众口难调的问题。”
王运慧呼吁,抵制餐饮浪费还需制度方面的硬性约束,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融入日常执法检查,聚焦食品消费和销售环节,通过告诫、提醒等多种方式提高餐饮单位反对浪费意识。同时,各地可酌情设置餐饮浪费曝光台,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把厉行节约情况纳入餐饮企业、宴会用餐单位综合评价体系中。
在孙娟娟看来,解决宴会餐饮浪费问题,还需要行而有效的措施促使消费者养成科学、绿色、合理的消费理念。
“除了通过长期教育引导消费者之外,宴会场景下也需要更多事前、事中的选择来避免事后浪费。例如,针对事前选择,对菜品设计、菜单选择作出规范。针对事中消费,消费者或商家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消费情况。像餐饮环节的预制菜越来越多,对于因过量未消费的预制菜,可以建议消费者打包便于存储并择日消费。”孙娟娟建议。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