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竣工 将作为展示科技实力、科学精神的窗口
本文摘要:(吴钰清 张素)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日前竣工。另据项目机电副经理鲍宇杰介绍,团队借助BIM模型,以结构体系整体为对象进行全过程虚拟建造,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精密把控。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4月28日电 (吴钰清 张素)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日前竣工。记者采访获悉,这里将作为展示国家科技形象、科技实力、科学精神的窗口。

  据知,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塔东侧,与中国科学技术馆以连廊隔空相连。工程占地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26万平方米,由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建。

  从外观看,该项目采用圆与方的形态组合,蕴含“天圆地方,辩证思考”的设计理念。设计者称,若从上而下俯视,正弦波曲线环绕打造的圆形屋面寓意“传播”主题,层层收分的幕墙则象征着科技不断攀登与进取。

  不过,对于实现横跨58米的大跨度张弦梁组合穹顶屋盖结构,此前尚无可借鉴的工程经验和细化的计算模型。“我们基于BIM技术实施全过程虚拟建造,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得出相对应的实体建筑生长过程的应力应变,以指导实际施工。”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经理邢剑兵说。

  他解释说,虚拟建造能够更加精准地模拟施工全过程结构受力态,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值的设定,可以确定最有利于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的施工方案。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同步建立数字集成化健康监测系统,对结构功能性、环境荷载长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预警与诊断。最终,穹顶环形钢梁实际应变与理论值偏差控制在0.01%之内,一次性验收通过率达100%以上,高标准完成既定目标。

  另据项目机电副经理鲍宇杰介绍,团队借助BIM模型,以结构体系整体为对象进行全过程虚拟建造,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精密把控。项目团队还引入相关平台,协助管理人员高效采集与便捷共享建筑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采用了智慧工地平台。研发人员表示,此举就像给工程安上“智慧大脑”,能够将施工过程中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控”,形成项目管控“千里眼”,推动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假如发生火灾或有人未戴安全帽进入施工区域等,系统可以自动拉响警报。同时,人员入场、考勤信息能够同步上传至‘云筑网’及‘395平台’,有效保障实名制管理落实到位。”国家科技传播中心项目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陈建梅说。

  记者还了解到,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建筑内部地上四层,由序厅、报告厅、展厅、演播厅等组成。(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