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各大户外音乐节呈现井喷状态,全国各地月均达到30场,目前官宣的音乐节已达百余个,音乐节正在成为演出市场的主力军。然而,和音乐节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不可抗力”而取消的音乐节也多了起来。仅4月10日同一天,就有山西伴山音乐节、潮音乐嘉年华上海站先后发布延期公告,表示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决定延期举办。此前,天津青峰国潮音乐节、青岛弄潮音乐节也因故取消。
音乐节之所以受到大众青睐,是因为自演出市场复苏以来,不管是小型演出的Livehouse还是集结十余组歌手及乐队的音乐节,均凭借一定的乐迷经济、粉丝经济而迎来一波可观的报复性消费。市民邓女士表示,音乐节现在特别火,她听说济宁有音乐节,其中还有崔健、老狼、痛仰乐队等现场演唱,就坐着高铁去看演出,并听到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花房姑娘》等自己喜欢的歌,感觉那个周末音乐之旅值了!像邓女士这样跨城看音乐节的歌迷还有很多。
然而,在音乐节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面对供大于求的演出市场,市场也随之呈现出审美疲劳、乐迷消费紧缩、择优观演的趋势。音乐节爱好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很多音乐节阵容拉胯、管理混乱、票价虚高,这都会让消费者收紧腰包,持观望态度。事实上,此前大批因“不可抗力”延期的音乐节,都有着“票房不好”“卖不动票”这些不能说的秘密。业内人士表示,在售票量未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下,继续举办音乐节必然会导致主办方无法收回成本,而不可抗力之下的延期或取消也就成了最好的官方说辞。
音乐发烧友、演出操盘手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造成音乐节重量不重质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主办方还是观众,都只想着“随大流儿”。“很多音乐节主办方并不是资深乐迷,有的还是赞助商自创品牌,他们本身就没想着把音乐节做出口碑;而消费者中也有很多人是来凑热闹的,谁火就看谁,所以必然导致音乐节越发不靠谱。”刘先生说。
音乐节井喷,让主办方看到了商机,同时也让等待已久的乐迷们趋之若鹜。但是,音乐节要想长远发展,还应该规范行业市场,整顿行业乱象,合理定价,引导消费者提升音乐审美和品味,让音乐节回归初心。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