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4月30日电 题:在国际课程框架下培养学生的“中国心、香港根”——专访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创办人孔美琪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刘辰瑶
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总校长、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创办人兼总校长孔美琪领着记者参观校园时,正遇到一群小学生排着队前往多功能教室观看传统木偶皮影戏,他们张口跟校长打招呼却是流利英文。在这里,传统中国文化与通过前沿课程培育明日国际公民的愿景,结合在一起。
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维多利亚(中国)教育集团总校长、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创办人兼总校长孔美琪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刘辰瑶 摄维多利亚在香港与内地提供优质幼儿教育逾半个世纪,大部分维多利亚幼稚园校舍为认可之国际预科文凭(IB)世界学校,提供小学项目(PYP)课程。近日,孔美琪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顾她办学的心路历程并分享教育理念。
孔美琪出生于“教育世家”,母亲丁毓珠当年在铜锣湾创办维多利亚幼稚园,于是孔美琪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幼稚园度过。“我自己画画、唱歌、弹琴、玩滑梯,或在教室用墙上挂画当小老师扮在教学生。”母亲闲时便会带她探访老人院、参与社区举办的青少年活动。孔美琪记得,她在20岁出头已赴中国内地山区参与扶贫项目,之后此类活动几乎从未中断。
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给孔美琪灌输了教育的本质绝非仅限于高分,更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同理心与世界观。
孔美琪负笈美国,返港后顺理成章加入维多利亚,再将教育版图拓展至中小学,创办了提供“一条龙”IB课程的沪江维多利亚学校,致力提供双语及关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批判思考及国际思维。孔美琪并未将美国的教学模式照搬来港,而是专注于将IB课程本土化。
在她看来,这种本土化既是撷取IB教学理念的精髓,又发展出一套兼容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技能。“孩子未来成长的世界,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公民,且有家国情怀。”
孔美琪向记者展示了一本传统文化活动册,题为《薪火相传始于幼儿教育》,书中以“衣”的文化、“吃”的文化、“表演”的文化等章节进行分类,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和别出心裁的角度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并列明老师如何将有关元素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也会举办中国文化周,请专家老师到校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技艺,如剪纸艺术、国画、武术等。
除此之外,孔美琪也邀请香港特区立法会首任主席范徐丽泰、现任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等人来学校举办讲座,为师生讲解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与学生展开互动。学校还在室内设升旗台,每周举行升旗仪式。“一些家长说,孩子现在一听到国歌就会站起来跟着一起唱,这在以前的香港并不常见。”孔美琪坦言。
如今,就像从前母亲引领着她一样,孔美琪也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师生屡赴内地考察,并到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参与扶贫项目。
早在1998年,即香港回归翌年,孔美琪的教育版图已拓展至内地,陆续在上海、杭州、苏州及深圳开办幼稚园及中小学,将香港的经验和元素带去内地,比如前沿的国际课程。而内地在文化、数理课程方面扎实的教学模式也启发了香港,“两地的教育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模式。”
孔美琪正筹备重启早前因疫情中断的两地交流活动,5月将率160名幼稚园学生及家长前往深圳交流,另一个由300名中学生组成访问团,也即将启程前往珠海。而近期亦有深圳家长到访香港沪江维多利亚学校,深港两地老师亦经常进行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