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陌上桑 丝路驼铃响——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
本文摘要:向仲怀(右二)给学生讲解养蚕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带领团队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完整的家蚕基因组计划,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家蚕基因库,使中国成为国际蚕桑科技创新的中心和高地,引领具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

  千年陌上桑 丝路驼铃响(科教人物坊)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蚕桑专家向仲怀

  伊永军 赵初楠

  “丝绸之路”以其对人类经济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而光耀史册。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现今全国仍有1000多万农户养蚕。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带领团队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完整的家蚕基因组计划,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家蚕基因库,使中国成为国际蚕桑科技创新的中心和高地,引领具有数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蚕桑业完成现代化转型并不断升级发展。

  成功找到家蚕致病原因

  1937年,向仲怀出生于重庆涪陵一个中医药世家。儿时,他常常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培养了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功底,而且塑造了慎思、明辨、笃行等为学的品格。

  1951年,向仲怀初中毕业进入涪陵农校就读。3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农学院蚕桑专业,从此与蚕桑科技结缘。在西南农学院,向仲怀遇到了对他以后的科研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蒋同庆教授。蒋同庆曾留学日本九州大学,师从日本著名的遗传学教授田中义磨,实施过中国蚕种保存和培育计划。1958年,向仲怀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向仲怀成为蒋同庆教授家蚕遗传学助教,向他系统学习了家蚕遗传学知识并参加了基因分析研究等工作。

  科研要服务于社会实践,科研工作者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蚕桑科技工作者,向仲怀积极响应蚕业需求,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彼时,四川省射洪县等川北蚕区,蚕病暴发,灾情连年,蚕农损失巨大,专家数度调研均未能查明病因。1959年3月,向仲怀被抽调为四川省农业厅蚕病工作组成员,派往射洪县金华区书台公社蹲点。

  向仲怀带上相关书籍和显微镜等器材,前往重灾区,住进蚕农家中。开始时,他也找不到病因,眼睁睁看着一批批蚕死去,一筹莫展。但是向仲怀没有气馁,继续仔细探究。一天下午,他在用显微镜检查一份病蚕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腹部膨大的小虫。之后在其他标本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经过研究鉴定,这种名为壁虱的小虫就是蚕病灾害的罪魁祸首。肆虐多年的蚕病找到了防治方案,当地产茧量很快回升至正常水平。向仲怀的发现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获得了四川省科学大会奖,使他备受鼓舞。

  向仲怀说,这段经历使他受到了一次科学实践的磨炼,让他深深体会到科学发现离不开细微观察和认真思考,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1962年,向仲怀开始系统地从事家蚕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虚心地向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请教,很快掌握了家蚕遗传资源保存和研究的方法,同时还开展了家蚕人工诱变和突变基因遗传分析等研究工作。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向仲怀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在蚕业科技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1982年4月,向仲怀作为教育部选派留日人员赴日本信州大学纤维学部家蚕遗传及发生学研究室学习。

  在两年学习期间,向仲怀对日本蚕业科学的现状与趋势、产业技术发展等有了深入了解,对振兴中国蚕业科学和产业充满信心。

  1984年,向仲怀回国后,开始着手培养学术研究队伍。在此后的10年中,他集中精力于学科建设,组织带领青年教师争取国家攻关课题。

  上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兴未艾,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向仲怀敏锐地把目光瞄准蚕业科技领域最前沿。1996年,向仲怀联合中国科技大学李振刚教授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家蚕基因组研究的建议书。对中国而言,家蚕基因组计划对于蚕业发展、农林害虫的防治、生物反应器以及民族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向仲怀和他的团队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2003年6月8日,他们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紧急启动测序工作。当年11月15日,他们正式对外宣布,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由中国科学家完成。这表明,中国数千年的蚕桑传统不仅延续至今,而且处于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构建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在获得突出成就后,向仲怀内心很平静,他说:“科学研究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地探索,我们永远不能停歇。”

  此后,向仲怀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基因芯片研发成功;中日合作绘制完成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完成40种蚕类基因组变异图谱;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转基因新型有色茧实用蚕品种;绘制完成家蚕重要病原微生物——微孢子虫基因组精细图谱……

  蚕桑一体,向仲怀在致力于家蚕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我国桑树种业创新,绘制了世界第一张桑树基因组框架图等。此外,他和他的团队历时3年调研,摸清了中国桑树资源“家底”。桑树基因组研究与调研成果相辅相成,桑树的遗传多样性被充分发掘。2009年,向仲怀提出“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方向。近年来,向仲怀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蚕桑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丝路驼铃,再度唱响;蚕丝之光,再燃五千年不灭的火种,重建新世纪的辉煌。”向仲怀曾填了一首名为《丝路驼铃》的词,诠释了他对初心的坚守。(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田博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