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障碍 小店加“数” 发展提速
本文摘要:图为市民游客在湖北武汉江汉路购物消费。在邓帆的建议下,李林峰开始调整餐品结构,免费赠送米饭、添加萝卜干等小配菜做成套餐;通过满减优惠等,刺激新客消费;”  邓帆说,像烤鸭店这样的商户,他服务的还有10多家,“一天至少要打开几十次外卖软件,回复

  外卖运营师用数字化手段,帮餐饮商家提高竞争力 

  小店加“数” 发展提速(经济新方位·新职业新活力)

  新时代活力奔涌,新业态加快发展,新职业不断兴起。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新职业新岗位如雨后春笋般加速萌发,更多的职业选择,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激发新活力。成千上万新职业从业者敢闯敢干,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分坚实的底气。他们是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缩影,正是每一位劳动者朝向梦想的努力奔跑,让中国始终生机勃勃,充满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让我们一起,用劳动成就自己的梦想,用创造推动国家的发展。

  ——编 者

  一栋栋老建筑旁,店铺林立,彩色招牌令人目不暇接。江汉路步行街,这条历史悠久的繁华老街地处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地带,是许多游客心中的“打卡地”。

  结伴而行的外卖运营师邓帆和易杨却无心闲逛。两人大步流星穿过人潮,直奔江汉路商圈的餐饮店——今天,他们要拜访两位客户。

  外卖代运营——

  用数据给消费群体画像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顺着步行街拐进巷口,一家手撕烤鸭店外香气扑鼻。“订单量一天天涨起来,这都要感谢你们!”见到邓帆和易杨,店主李林峰笑逐颜开。

  今年3月,李林峰投资10万元开了这间4平方米的小店,制作手撕烤鸭。刚开业时,生意红火。第二个月,客流量大幅下滑。“味道还是一样好,怎么没人买了?”望着卖不出去的一炉烤鸭,李林峰皱起眉头。

  “最初图个新鲜,连续买了三五次,吃腻了。”家住附近的客户告诉他。

  小店辐射范围有限,线上转型迫在眉睫。“可是外卖平台规则复杂、新玩法多,我们没经验,也不会拍照、作图、写文案,订单少得可怜。”李林峰说。

  一天,他偶然点开外卖平台上的“代运营”功能。没过多久,平台方打来电话,沟通需求后,将一家专做餐饮数字化运营的网络科技公司介绍给他。

  邓帆和易杨就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的任务是运用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帮助餐饮店提高竞争力。”邓帆说。

  邓帆在外卖软件后台调取了店铺一个多月以来的订单量、客单价、进店率、下单率等数据,对小店做了一番细致了解:从消费者评价来看,这家店口味不错,但示例图片不美观、文字描述不清晰;店里只卖烤鸭,品类单一,消费有周期性;店主不善运营,新客不愿来,老客留不住。

  在邓帆的建议下,李林峰开始调整餐品结构,免费赠送米饭、添加萝卜干等小配菜做成套餐;通过满减优惠等,刺激新客消费;成立回头客粉丝群,定期抽奖、发放小礼包……

  几天时间,外卖店风格便焕然一新。两周,下单量翻了一番!李林峰惊喜不已。

  “效果来自对大量数据的精准分析。”邓帆解释,“比如满减优惠,该减几元?有时候,少1元没效果,多1元则商家亏本。但通过数据,我们能给消费群体画像,判断消费者购买偏好。每一步如何做,都有对应的依据。”

  邓帆说,像烤鸭店这样的商户,他服务的还有10多家,“一天至少要打开几十次外卖软件,回复1000多条商家咨询。”

  短视频营销——

  “云体验”带火新产品

  在江汉路步行街的中心地段,一家饮品店门口排着长队。

  “来,尝尝我们的‘网红’产品!”店主肖剑雄给邓帆和易杨递上椰子水。

  “最近销量怎么样?”

  “假期游客多,一天能卖三四百单。”

  几个月前,肖剑雄在朋友圈看到椰子水的消息,果断决定投资入伙,拿下该品牌华中地区独家代理权。“垂直、细分的领域,市场竞争少;现在的消费者看重食品健康,天然饮品潜力很大。”肖剑雄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椰子水在本地认知度不足,如何“一炮打响”?肖剑雄第一个想到的方法,就是在短视频平台做推广。

  没有人员、缺少设备,怎么做?在平台方引荐下,肖剑雄接触了4家网络科技公司,最终决定与邓帆和易杨团队合作。

  “我们建议,邀请短视频博主实地探店,在本地用户中精准投放互联网广告,通过‘云体验’增加曝光度;同时随视频发放折扣券,用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到门店核销。”易杨说。

  “没想到,视频一上线,1000张折扣券‘秒’光。第三天,两个店员就忙不过来了,我开车十几公里赶来帮忙。”肖剑雄笑道,“再这样下去,要亏本了!”

  “别担心,假期过后,我们还要对照销量和成本,对价格进行梯度调整。”易杨说,短视频直接给商家带来客流,短短一周时间,椰子水已经迅速占领武汉市场,“速度超出预期。”

  跨越数字障碍——

  越来越多小店拥抱新工具

  电脑前,邓帆和易杨的上司——90后青年江泽宇浏览着一张张销量数据表。

  2020年,江泽宇在海外取得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发现许多曾经专做线下生意的餐饮店开始做起外卖,但很多商家并不熟悉外卖平台的规则,也不会分析数据,“东西虽然好吃,却总卖不好”。江泽宇看中机会,决定创业做餐饮数字化运营业务。

  入行近3年,今年在他眼中格外不同。“过去,我们的客户多是大型餐饮店,其中不少是连锁店。而现在找上我们的,有七八成是投资在10万至20万元的小店。”江泽宇说。

  负责江汉路商圈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这里每天接待的个体户数量几乎翻倍。一季度,江汉路商圈日均客流达25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单日客流达38万人次。

  “强劲的消费活力,给餐饮小店带来巨大商机。”江泽宇说,“不过,由于不懂技术,许多小店店主面临稳定发展的难题。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们跨越这道数字障碍。”

  实际上,拥抱新工具已成为许多小店店主的共识。肖剑雄从10多年前开始做饮品小店生意,“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在线下、在方圆几里内,现在少说有一半客流来自线上转化。网络社交平台给了消费者更多选项,倒逼从业者推陈出新,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要想赚钱,就得‘抓’住用户的心。”

  江泽宇说,两年多以来,公司累计帮助近万家餐饮商户通过外卖增收上亿元,通过新媒体营销增收数千万元。据他介绍,目前在武汉和他从事同样业务的公司并不多,消费复苏和餐饮店转型需求旺盛的状态下,教店主们运用新工具新理念来运营,是一片蓝海。

  在李林峰的手撕烤鸭店门口,一块招牌十分醒目:“买整只烤鸭送5元代金券 多种口味任君选择”。这是他根据两个月以来的开店经验自己设计的,促销效果不错,准备推广到线上。“我签订的运营服务期是3个月。要多学点东西,当外卖店交回自己手上的时候,也能使出‘十八般武艺’。”李林峰说。

  本期统筹:蒋雪婕

  版式设计:蔡华伟

  本报记者 强郁文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