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书|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5月20日电 题: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作者 文龙杰 韩禹 《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是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尹汉超编纂的、由学苑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的工具书。它广泛收集了1978年至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5月20日电 题: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作者 文龙杰 韩禹

  《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是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尹汉超编纂的、由学苑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的工具书。它广泛收集了1978年至2018年海外中国学中文译著和专著的书目信息,以时间为纲,以研究著述为主线,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细著录各种著作的出版信息,全面反映了1978年以来中文中国学图书的研究状况,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外中国学研究和译介情况。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海外中国学研究图书总目,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学研究中文图书最齐全完整的工具书之一。

  本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新社“东西问智库”学术顾问张西平主编的《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之一,丛书题目很好地点明了本书的重要母题: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无论是“汉学”(sinology)、“中国学”(China Studies)抑或“中文研究”(Chinese Studies),无论侧重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政治经济,海外中国研究都是在文明碰撞与交流中诞生的学问。发轫于来华传教士的观察记录,到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开始设立“汉学”研究教席,再到20世纪世界范围内专门学术机构、专门期刊等建制的形成,海外中国研究越发成为显学,作为研究议题的中国在世界越发显著,1978年以来更是。因此,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信息收集和动态追踪就成为海外中国学重要的基础文献工作。

  “海外中国研究作为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更多体现了‘他者’如何观察、看待和理解中国文化。”尹汉超在序言中如是解释。“了解海外学者如何看中国,了解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无论是对是错,都会激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思考,重新审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利用‘他者’观照自身文化也必有新的视角、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尹汉超认为,这样能真正树立起国民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进而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

  本书收录1978年至2018年在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国外出版发行的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文图书,属于目录学著作。目录学在中国发源已久、积淀深厚、地位崇高。“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指“叙录”,即将书的内容、著者事迹、评价、校勘经过等简要介绍;此外还包括所收图书的分类。因此,目录作为人们认识图书、指导读书入门的工具,历来备受重视。清乾嘉学派有“治学必治目录学”之说。

  从中国目录学起源来看,商周史官的纲纪典籍,孔子编订的“六经”,西汉刘向、刘歆编纂《别录》《七略》,目录学工作均有记录整理、存之后世的公共性质。这正如丛书主编张西平教授在本书序言中写到的,“做学问并不是仅仅个人出几本书,以此传世,学问是一个整体,它需要有人去做文献,去编目录。这些工作耗时、费力,但其价值和作用绝不低于一本学术专著。文献学、目录学体现的是学问的本质:学问乃天下公器。”由此观之,本书意义远不止于书目的整理,它是公共事业的一块砖瓦,也是文明历史的一张画像。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