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历史里的汾酒 每一滴都是时间的味道
本文摘要: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山西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的产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 汾酒老作坊博物馆 从南北朝时成为最早的国酒被载入二十四史

  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山西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的产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

汾酒老作坊博物馆

  从南北朝时成为最早的国酒被载入二十四史,直到明清时代,汾酒品种与酒质远超前朝,制酒、制曲和卖酒等行业均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真正让人们记忆深刻的,还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纷纷扬扬的细雨洒在行人脸上,思念的悲痛让人泣不成声。一时间,眉间紧锁,愁上心头,纵有满腔悲愤之语,竟无处诉说,唯有一杯清冽的酒,可以慰藉心中的悲痛,故而四处寻路,朝着牧童所指的杏花村奔赴而去,希冀通过杏花村的美酒,解这无限的愁绪。

清明

  传说这首诗是杜牧因慕汾阳王郭子仪之英名,恨生不逢时,从陕西东渡黄河,徒步来到汾阳寻古访贤,造访郭子仪故地,寄情怀古,当他途经杏花村时,正值清明时节,细雨蒙蒙,沿途觅酒,在牧童的指点下,进入一家酒肆饮酒避雨。酒后,杜牧向店家索纸,写下这首千古名篇。

  另一则传说更为优美。说是杜牧冒雨走进一家名为"杏云酒店"的商户。正在品酌汾酒时,店家女儿杏云见他相貌不凡,不是一般客商,上前施礼动问尊姓大名。杜牧本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但见姑娘动问,呷了一口酒,笑吟吟地用谜语作答道:“半边林靠半坡地,一头牛挂一卷书。”

  他以为山野村姑未必能猜出谜底,不料杏云十分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是"杜牧"两字,立即添菜上饭,盛情款待。大诗人赞不绝口,说杏花村真是人杰地灵。

  此后多年,凭借这首诗,杏花村汾酒声名鹊起。一首七绝诗,让杏花村蕴含着浓厚的历史韵味与文化价值。

  在汾酒的1500年历史中,许多著名文人、学者都曾给予过汾酒许多赞誉,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曰:“唐时汾州有干酿”》;北宋窦革《酒谱》云:“唐人言酒美者,有河东干和。”又云:“张籍诗云,‘酿酒爱干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酢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载:“汾州甘露堂最有名。”

  也有许多诗人学者在品饮过后为之赋诗。

  宋代的何应龙写下《老翁》,诗中有云“八十昂藏一老翁,得钱长是醉春风。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郭沫若写下“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

  传说暂时无法完全考证,历史就在眼前,但作为二十四史中唯一被记录的名酒,文字、美酒、情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让这一杯汾酒充满了时间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

  何以为汾酒?

  汾酒到底有何不同,为何能够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经久不衰?

  翻阅我国白酒的发展史可以了解到,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已是蒸馏酒,并为世人所知。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白酒,汾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荣获甲等大奖章,解放后汾酒更是五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

  汾酒之为汾酒,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工艺。

汾酒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

  汾酒以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采取独特的“清蒸二次清”蒸馏。酒液无色透明,清香雅郁,入口醇厚绵柔而甘洌,余味清爽,回味悠长,专家称誉“其色、香、味”被实为酒中“三绝”,历来为消费者所称道。

  汾酒之为汾酒,最具传奇的莫过于其历史传承。

  汾酒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清香技艺,也成就了众多的中国名酒,在为汾酒集团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章典故。

青花汾酒

  在这些历史的印记中,我们看到,人们痴迷汾酒不仅是因为其甘甜雅净的美妙口感,还有一个又一个的神秘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品饮时和古人的情感共鸣。

  汾酒不仅是一段又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作为二十四史中唯一的中国名酒,汾酒早已成为消费者传递情感,增进友谊的重要选择。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