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传播方式和路径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本文摘要:对创新理论如何在全媒体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有真招、实招。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理论创新和思想传播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大特色与优势。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想传播就要跟进一步。

  对创新理论如何在全媒体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有真招、实招。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理论创新和思想传播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大特色与优势。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思想传播就要跟进一步。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关键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仍面临诸多风险,持续推动理论武装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百年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传播的传统优势,切实回应社会思潮变化和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载体、方法和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着力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主流媒体建设,先后视察多家主流媒体单位,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主流媒体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主流媒体的领导,使之切实发挥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理论创新先行,理论宣传跟进。主流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定位,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阐释。认真研究与技术相融合的内容建设之道,发挥信息渠道权威和采编人才专业的优势,区分理论难点、宣传重点和解读要点,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推出反映时代风貌的宣传报道。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打造一支对党忠诚、理论水平和传播技术能力兼具的媒体人才队伍是优化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的关键支撑。要重点培育、孵化一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手硬”,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创新理论的学理性研究、阐释、传播、技术支持等相关相近领域的专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文化艺术、数字信息等学科的交叉复合型知识建构,把握媒介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为主流媒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善治善用全媒体技术,提升传播能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互联网视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变量”和使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大增量”,直面全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积极实施媒体融合战略,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有效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增强创新理论传播的覆盖面、延伸度和到达率。

  对创新理论如何在全媒体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有真招、实招。在发挥我们党传播先进文化的传统优势基础上,需实现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对接、大主题与小话题的衔接,解决“传播什么”“谁来传播”“怎样传播”“在哪传播”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形式高度契合的问题。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加快建设“策、采、编、发”全流程融合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媒体矩阵,打造党的创新理论供给“主动脉”,化主旋律洪流为奔涌在各级各类媒体血管中的正能量清流,把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远、更广、更深。

  “四全”媒体是全媒体技术发展的最终形态。运用全程媒体,根据全媒体生产发布信息速度差异的时效特性,设计多种媒体接力式运作、互补性衔接的全程传播机制,避免理论学习短期运动“一阵风”现象;运用全息媒体,根据全媒体传播形式多样的表达特性,设计多种媒体全方位解析、沉浸式体验的全息传播机制,避免理论阐释依样画瓢“一个样”现象;运用全员媒体,根据全媒体传播情境“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社交特性,设计在互动中引导、在参与中发声的全员传播机制,避免理论宣讲自上而下“一顿灌”现象;运用全效媒体,根据全媒体传播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功能特性,设计多种媒介精准化推送、全流程跟踪的全效传播机制,避免理论教育不分对象“一锅炖”现象。

  三、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传播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我们党百年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和传播的经验,提出“两个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等重要原则,在国际国内众多重大场合旁征博引古文谚语,巧妙运用民俗典故,摆事实、讲道理,为优化理论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作出了率先垂范。

  优化党的创新理论话语表达,重在理论结合实际,着力推动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学术话语向通俗话语转换、宣传话语向生活话语转换、国内话语向国际话语转换。聚焦多元思潮表明态度,突出创新理论的价值引导力;围绕时事热点释疑解惑,彰显创新理论的学理说服力;善用形象叙事凝心聚力,增强创新理论的感染亲和力。在“晓之以理”时,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为现实问题的定性提供学理依据,为热点事件的归因设置观察视角,为社情民意的评价对标价值尺度,为矛盾化解的方案明确方向原则。在“动之以情”时,常用举例子、微表达解读创新理论的抽象概念,巧用短句子、金句子解构复杂逻辑,善用网络梗、大白话解析深邃学理。

  总之,要积极关注和回应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惑所欲,化权威声音为春风细雨直抵人心。要不断创新和运用可亲、可近、可感的话语形式拉近心理距离,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理性共鸣和情感共振。(上观新闻 作者:黄凯锋 徐锐)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