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绍兴6月6日电(记者 项菁)“鉴湖越台名士乡”,是地处长三角南翼——浙江绍兴的雅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走出84位两院院士,目前院士专家工作站超过150家。
伴随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些“智囊团”“最强大脑”如何支招产业转型、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连日来,记者跟随“2023绍兴推进‘一家三站’创新发展活动暨全国媒体采风行”走进绍兴,探究这方人文荟萃之地何以激荡人才“活水”、澎湃科创动能。
“从2008年的5亿元到2022年的18.8亿元,公司销售额翻了好几番。”绍兴上虞化工产业繁荣,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专注绿色农药研发和销售,产品远销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国斌告诉记者,“好成绩离不开沈寅初院士的助力。”
2008年,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门指导农药的绿色转型发展。
以乙氧氟草醚为例,这是一种触杀性除草剂,也是该公司外销的拳头产品。陈国斌介绍,2012年针对乙氧氟草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酚废水,沈寅初院士团队探索综合利用模式,“变废为宝”用于再生产乙氧氟草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包括上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内,近年来,绍兴积极推进“一家三站”创新发展,即院士之家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学会服务站,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如今,这些创新平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大脑”,并与产业相互赋能,为绍兴市场主体解难题、辟新路。
媒体采访团走访绍兴未蓝文化,了解博士工作站助力文化产品出海 鲁秋敏 摄作为“世界绿茶核心产区”,绍兴以茶闻名中外,眼下推动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成为茶农们的新期待。走进新昌县群星实业有限公司,在博士创新站的加持下,除了依托新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其还探索研发助眠茶点、护眼茶点、养胃茶点等衍生品,推动“三茶”统筹发展。
“我们从健康、安全的理念出发,希望在茶点中创新加入功效性成分。”该公司博士创新站博士陈红波受访时说,他们将桑葚作为护眼茶点效用成分进行研发,为了确定产品配方比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四种类型桑葚提取物饼干进行了感官评价,“产品有望今年年底上市”。
绍兴是制造业大市,要实现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关键“踏板”就是科技创新。为了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绍兴已搭建52家浙江省级以上学会服务站,涵盖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领域。
“我们在浙江范围内设立了5个创新服务站(驿站),其中嵊州的小功率电机产业很有区域经济特色。”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秘书长阮建国受访时说,2022年7月该学会与嵊州市电机行业协会联合成立创新服务站,主要聚焦产业技术升级、优化生产工艺装备、提升产品稳定性等方面,帮助企业向高效电机、控制电机转型。
在“科技强县”新昌,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新昌服务站已建立50多家企业联系点。该站相关负责人杨初明称,其已促成相关科研机构和新昌轴承企业合作项目7项,并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
在这方创新创业热土上,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不断下沉,垒筑起破解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的“前哨阵地”,让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目前,绍兴已培育98家上市企业、26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创建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四大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实现从“老三缸经济”到“新三片集群”的转型蝶变。
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教授占扎君是嵊州一生物医药企业建站专家。他受访时说,绍兴地区创新氛围浓厚,尤其是企业创新意识很强,以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不仅让高校青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让人才与产业相融共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产业插上高质量发展的羽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