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交往矛盾心态背后的自私贪婪
本文摘要:近段时间,美国对华动向总是自相矛盾。6月4日,美国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访华,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沙兰随行。另一边,在希望与中国在香格里拉对话会进行国防部长会面的请求遭拒后,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会上咄咄逼人,借多个议题炒

  近段时间,美国对华动向总是自相矛盾。6月4日,美国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访华,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沙兰随行。另一边,在希望与中国在香格里拉对话会进行国防部长会面的请求遭拒后,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会上咄咄逼人,借多个议题炒作“中国威胁论”。一边求合作,一边放狠话,矛盾行径照见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三重自利互冲逻辑。

  第一重,美国霸权护持的战略意图。美国对内推行全政府遏华战略,对外拉拢盟友打造对华“包围圈”,背后是对失去霸权地位的深深恐惧。一方面,美国对华打压层层加码,利用香会等多边合作平台宣扬“中国威胁论”,采取多种手段拉拢盟友打造针对中国的“小圈子”,根本意图在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阻滞中国发展脚步。另一方面,美国对华遏制采取重点突破模式,用“小院高墙”来保护美国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惜阻碍中美科技合作、影响中美贸易往来,也要卡住中国科技发展的“脖子”,足见其焦虑之深。

  第二重,美国服务国内的首要考量。在去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首次对华政策演讲中,明确以“投资、协同、竞争”替代“竞争、合作、对抗”,将对内投资放在对华战略首位。提振经济是美国商界与政界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美国商界迫切希望增加与中国合作,近期美国商界“大佬”密集访华,表现出强烈的对华合作意愿。与此同时,拜登政府也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助其降低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以提振民意支持率。国内利益框定了美国对华交往的范畴,导致美国在打压遏制中国的同时,不得不维持一定的对华往来。

  第三重,美国避免与中国直接冲突的底层思维。无论是选择策动颜色革命还是发起代理人战争,美国都一向避免与大国发生直接冲突。在通过自身行动一再破坏中美关系的同时,为防止冲突升级,美国不得不主动缓和中美关系,为不顾后果的行径“买单”。比如,佩洛西窜台后,中方发起反制,中美间军事对话在国防部层级、战区层级、海上安全层级全面停滞,美国随后努力寻找机会恢复会谈。同时,美国炒作“气球事件”导致国务卿布林肯计划已久的对华访问落空,但其又希望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美高层对话。

  三重自利互冲逻辑照见了美国处理对华关系时“既要又要”的贪婪心态,也决定了美国对华交往的几点特征。一是对华交流表面化浅层化。美国国内反华的“政治正确”,决定了美国对华交流主要停留在话语层面,实际合作既少且窄,而且顾虑重重。二是对华交往中言行不一。虽然美方声称寻求中美国防部长会面,但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却仍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上,足见其寻求合作的诚心不足。三是对华态度不断反复。听其言,观其行,两面三刀、前后矛盾的言行做派,只会不断掏空中美互信。

  处处强求“美国优先”,结果哪怕在优先的具体层面,其国内各方利益仍然难以协调。为给自相矛盾的行为“遮羞”,美国往往要抢占舆论制高点,将中美关系持续下行的责任“甩锅”到中国身上。只是,自己身上的矛盾冲突相互拉扯、愈演愈烈,再怎么美化也是无用的,只能在世界面前上演一场场不攻自破的“闹剧”罢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