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悄然兴起 “临期食品”你会买吗?
本文摘要:剩菜盲盒悄然兴起 “临期食品”你会买吗? 业内从士:剩菜盲盒必须考虑食品安全 ■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连剩菜都加入了这一行列。“盲盒”一词从一开始的拿到什么全凭运气的“未知乐趣”,到“活物盲盒”的争议不断。 ■ 最近,成都掀起了“剩菜盲盒

  剩菜盲盒悄然兴起 “临期食品”你会买吗?

  业内从士:剩菜盲盒必须考虑食品安全

  ■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连剩菜都加入了这一行列。“盲盒”一词从一开始的拿到什么全凭运气的“未知乐趣”,到“活物盲盒”的争议不断。

  ■ 最近,成都掀起了“剩菜盲盒”的潮流之风。剩菜盲盒,显然不能是真正的“被吃剩下的菜”,其实是指商家在保质期内未能销售出去的食物,以大额度的折扣价格优势,包装成“盲盒”的形式加速销售,以达到“减少食物浪费”的目的,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商家收回“原材料成本”。

  实测:

  原价38元

  甜点盲盒11.8元

  记者在“八点以后”小程序上,随机选择了一家咖啡甜品店,以11.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甜点盲盒,支付后平台显示需要待商家晚上7点确认订单,自提时间则为晚上7点到9点。

  当天下午6点,记者就收到了商家确认订单的提示,于晚上7点准时到店自提。出示“取餐码”后,老板直接从冰柜中打包了一份“草莓巴斯克”甜品。记者注意到,该份甜品在冰柜中标价为38元。记者注意到,简单的纸盒包装未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但店老板也提醒,最好当天食用,或者冷藏保存,否则会影响口感。

  该咖啡甜品店老板告诉记者,店里参与“剩菜盲盒”平台处理当日未销售完的甜品已经有一年时间,且同时会在多个平台上架。“之前卖不完的,要么我们自己吃,要么丢掉,挺浪费的。至于每天大约有多少份甜品以‘盲盒’的形式折扣出售是不确定的,要以当天的销售情况来看,大约有五六份,每天会盘点库存。”

  恰好,现场有一位女士也在同一家店通过另一个“盲盒”平台购买了一份甜品。“朋友推荐的,买过两三次(盲盒)了。”这位女士告诉记者,她就住在附近,回家就能顺便来吃点东西,觉得很方便,也很便宜。“但有一次体验(不好),明明没有别的客人,却等了20多分钟。”

  体验:

  烘焙类商品为主 盲盒=临期食品?

  据了解,目前,成都主要有三个“剩菜盲盒”平台,分别是“八点以后ZFW”“米粒盒子”和“惜食魔法袋”,其形式主要为微信小程序。

  三个平台的小程序购买界面都与外卖平台类似,下单支付后,在规定时间内到店自提,大部分提货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不等,也有少数“早市”“午市”,或者营业时间均可自提。同时也支持配送,但需要额外支付配送费用。

  另一个相同点是,在平台购买盲盒,无法自主选择,商家按照标价食物的三到五折进行出售,“买到什么全凭运气”,这也是盲盒低价以外的“卖点”。

  记者注意到,三个盲盒平台上烘焙甜品类占大多数,另外还有部分咖啡饮料、熟食,便捷式快餐等,其中“米粒盒子”与多家不同品牌的大型商超/便利店有合作。而“八点以后”的最大“特色”,是上架了某五星级酒店自助餐的“盲盒”。

  将临近保质期短食物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虽然冠上了“盲盒”的新瓶,但听上去仍然与之前大火的“临期食品”概念类似。

  记者发现,自己测试体验的甜品“盲盒”产品,该商家在“美团”平台也有“秒杀产品”上架,只是价格稍贵,为14.8元。而在大型连锁超市,也有打折出售当日过期食物的“夜市”惯例。记者注意到,“剩菜盲盒”的兴起,主要还是基于小红书等社交网络平台,网友们热衷分享“体验式打卡”经历,“跟风”“测评”“省钱小技巧”等关键词成为“流量密码”,部分热门盲盒甚至“手慢了抢不到”。

  网友“西西”从5月起就热衷“盲盒”打卡,截至目前已连续发布29条关于“食物盲盒”的笔记,给盲盒产品“打分”,同样是以烘焙类产品为主,涵盖少量奶茶、中餐。大部分“盲盒”都较为满意,但也有“踩雷”,比如一家面包盲盒数量不足、产品雷同,“真心觉得不值”。

  网友“风云”也评论表示,在一家面包店购买的盲盒,仅剩3小时保质期,已经塌软、品质不佳,客服表示“冷冻复烤后不影响食用”,但网友仍质疑是“商家借着避免浪费的旗号,销售即将报废的食物”。

  记者也注意到,不少网友都反映,购买部分“盲盒”产品时,包装上并未标注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

  上述记者测评体验的咖啡甜品店老板表示,也有部分同行不愿意参与这种销售方式,食物宁愿过期扔掉也不愿意打折出售,“因为担心就有人特意等着买打折的产品,有不好的示范效应,觉得反正都要打折,为什么要买正价。”该老板还表示,在选择盲盒前,最好先看看评论,也不排除有商家“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

  无论是临期食品还是“盲盒”

  安全问题都要重视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对食品作为“盲盒”销售的市场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

  一方面,临期食品打折出售,确实有其消费市场,要看到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临期食品与过季的衣服鞋帽本质不同,必须要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

  袁小然表示,行业在一线城市考察时,就了解到有企业收集大型商超的临期食品、将市场下沉至社区等点位进行打折出售,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本身就是临期食品,运输环节能不能满足部分需要冷链运输的食品保存条件?会不会存在私下更换标签以‘延长’的不合法手段?”袁小然说,这些都是存在的风险点。

  而针对网友购买经历中强烈反映的部分“剩菜盲盒”没有价签、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的问题,袁小然表示,关于食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要求,比如今年5月25日修订通过、将于9月1日实施的《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二章“食品生产经营”中第二十一条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设立专区或者专柜,并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者名称、食品生产许可或者备案编号、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标明的生产日期应当与出厂标注的生产日期一致;拆零销售的食品,原包装应当保存至销售完毕。

  “对于经营者来说,作为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人,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素,是必须要遵守的。”袁小然说,经营者也需要尽到告知义务,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消费者,面对未明确标注以上信息的食品,建议谨慎购买。

  从行业角度,袁小然表示,早在2018年,成都根据餐饮类别的不同,从中餐、火锅、小吃、饮品和服务5个方面细化操作要求、编制标识示例,制作了《成都市餐饮业明码标价参考模版》。今年3月,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行业协会的主导下,对《成都市餐饮业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成都市餐饮业菜单标识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等团体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研讨和修改完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