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红利
本文摘要:中新社海口6月10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一批自西班牙进口的火腿原材料,在海南加工处理再销往中国内地市场,企业能增加多大的利润空间? “10%左右。”位于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的尚岛(海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东勇告诉记者,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

  中新社海口6月10日电 (记者 王子谦)一批自西班牙进口的火腿原材料,在海南加工处理再销往中国内地市场,企业能增加多大的利润空间?

  “10%左右。”位于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的尚岛(海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东勇告诉记者,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简称“加工增值政策”)带来“真金白银”的红利,“我们为这项政策而来”。

  加工增值政策是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加工增值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徐东勇说,公司6月9日投产,将西班牙特色冷链精深加工项目放在海南,适用政策后可以免去25%的进口关税,去除其他成本外仍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同日投产的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分割、煮制进口牛肉,制作牛肉干、酱卤牛肉等食品。公司总经理姚大飞说,正式投产内销后可减免12%的牛肉进口关税,仅需缴纳9%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产品更有竞争力。

  加工增值政策于2021年7月在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落地,当年12月扩展至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2022年12月,政策获批扩大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重点园区试点实施。

  加工增值政策正由落地到扩区,从试点到集聚。今年4月,首次扩区试点实施的5家企业全部完成政策全闭环落地,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制造和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海口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何斌说,这些企业的试点将为全岛封关运作开展压力测试提供“经验样本”。

  在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制药车间内,瑞士进口原材料被加工成增值产品内销至多个省份。企业董事长刘文民表示,压力测试试点几个月以来,加工增值销售至二线流程正逐渐被打通,相信未来价格优势将向产业链下游企业传导。

  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副局长张旭介绍说,近两年来玉石加工、食品加工、设备生产等企业入驻,已享受加工增值政策免关税2.4亿元(人民币,下同)。中共儋州市委常委、洋浦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延新表示,洋浦正利用政策、物流、区位的叠加优势,大力引进加工增值政策适配项目,逐步形成总产值500亿元的加工增值、国际健康食品港产业集群。

  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开展加工增值内销货值31.78亿元,免征关税2.81亿元。

  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可与RCEP原产地规则叠加,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