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共同举办的“探索中国世界史研究与写作的新思路”研讨会暨《新世界史纲要》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在致辞中指出,钱乘旦教授及其作者团队完成的《新世界史纲要》,是北京大学承接的诸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中率先完成的项目之一,初步构建起了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形成”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的新的世界史知识体系框架,对于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偏差和书写短板,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并且在传播正确的世界史观和世界史知识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
作者团队依次介绍了《新世界史纲要》的创作过程。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作为主编谈及该书的写作缘由。
他表示,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深受外来学术传统的影响,无论是英美还是苏联来源,都有缺陷,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加以纠正。构建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是几代世界史学人共同的夙愿。《新世界史纲要》的创新之处在于:重新发掘长期被忽视的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承接以吴于廑先生为代表的几代中国世界史学人的探索,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他指出,人类历史发展存在两条线,一条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另一条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条线交叉并举、交融共进。本书努力展现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事实说话,同时要纠正在“西方中心论”影响下把世界史看作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的错误倾向,写一部真正的“世界史”。
北大历史学系副教授李隆国和北大历史学系教授黄春高提到,写作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把专业知识与宏大的历史见识相结合,不仅要史实准确,还要让历史院系以外的非专业读者接受。写世界史、世界文明史,应该有中国视野。
与会专家围绕《新世界史纲要》一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点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徐蓝教授指出,“无通则无专,先通则后专”。本书的重要任务是“通”。世界历史书写中仍然需要宏大叙事,尤其要为世界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框架。本书从理论的高度来设计,从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两大脉络中抽象出五大时段、多条大线索、多个大主题和多个大概念,就体例、框架而言是独创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孟广林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最终依赖的还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而本书正是中国世界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拓荒之作。
现场嘉宾为《新世界史纲要》新书揭幕。(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