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用“地理模式”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日前在京推出新书《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作为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空间的科普书,其中既有宏大的宇宙观、天地观、山川观,也有不同尺度的社会空间观(包括城市、乡村、宅院等),还有上层礼制观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日前在京推出新书《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作为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空间的科普书,其中既有宏大的宇宙观、天地观、山川观,也有不同尺度的社会空间观(包括城市、乡村、宅院等),还有上层礼制观念和地方民俗观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表示,《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深入剖析了文化空间的渊源和文化内核,列举了大量案例并对其进行了细致解读,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列举了大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日常生活或熟知的事物紧密相连,令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他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也是一本文化地理的专业书籍;这本书具有多学科的启发意义,作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模式”,对相关知识进行了串联,对多学科学者具有启发性;尤为难得的是,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从地理科学的空间视角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思维模式。

嘉宾和作者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则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地理课”。她说,地理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其空间格局入手的。中国古代关于空间安置的知识和道理中蕴含着对多种关系的长期思考,这些关系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未知力量,而梳理这些思考,发掘其中的仁心和智慧是本书的目的。

  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空间模式并非僵化的,其魅力在于结合不同地点的形式变换,以及蕴含其中的永恒精神内核。北京的“银锭观山”视觉廊道就是一条中国人看待人生的哲学空间廊道。站在银锭桥上,人们既感觉身体被身边的红尘包围,也可以通过视觉廊道与远山的田园连接,甚至是与宇宙中的太阳连接。人的一生都是在红尘和田园之间的不断选择调整,在田园休整身心,在红尘开拓进取。将诸多尺度的文化意义在一个地点上整合起来,这将是更为有意思的主题。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伯根指出,中华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周尚意教授的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便是对悠久的文化空间的详细阐释,大到宇宙,小到家庭,都蕴藏着规则、秩序和智慧,是“家国天下”理念的空间实践。中国出版集团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希望这本书也能走出中国,传到世界。(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