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磅礴力量【焦点放谈】
杨维立
6月2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3-5月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情况及垃圾分类工作等事项。会议指出,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物业企业规范履责,充分用好居民议事共建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动环境建设和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年来,尤其是自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推动近1.6万个居住小区(村)、11.7万个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广大群众,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98%以上,91.5%的被访者对北京垃圾分类表示满意。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持续发力,步步深入,久久为功。此次常务会议强调,要坚持首善标准、树牢首都意识,扎实推进环境建设管理和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以绣花功夫和钉钉子精神持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的重要举措。
此次常务会议明确了“深入推进扬尘治理百日行动”“用心用情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抓好电商、快递、外卖行业包装规范化建设”“推动环境建设和垃圾分类融入基层治理”等具体任务,每一项都面广量大、纷繁复杂。因此,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问计于民,方能更好得计于民。此次常务会议邀请了5位市民代表列席,就垃圾分类议题提出意见建议,既有新意,更有“心意”,既是加强政民互动的生动反映,也是推深做实公众参与决策机制的生动示范。市政府常务会议成员面对面听取市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纳入决策之中,必将使决策更符合实际、更接地气,更具科学性、针对性。
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引导北京市各级各部门在深化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压奋进,善于出新招、亮实招。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决策,更要用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同频共振,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
垃圾分类的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应当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善作善成。这方面有范例可循:2022年,首开集团在古城街道试点“物业服务 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居民将可回收垃圾正确分出并投放,便可抵扣物业费。实践表明,此举能够有效激发物业企业和居民的内生动力,使垃圾分类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这也启示我们,以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垃圾分类治理水平提升,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不仅决策之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过程中以及事后的考核总结,也需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让群众意见和建议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同时,采取定期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决策会议等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共治促善治,用善治求长治。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