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还要看到,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题中之义。人民生活品质既包括能够享受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住房面积、基本公共服务等,也包含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后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是增加收入、提升社会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主要依托。只有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劳动力供给总量有逐年减少趋势,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与此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趋缓。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质量红利,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供给侧促使潜在经济增长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此外,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存在总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完善社会保障,有助于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从需求侧促进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经济大循环看,就业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桥梁,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纽带。从需求端来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通过需求驱动畅通经济循环,这有赖于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稳定收入预期、增强消费意愿,还有助于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释放内需潜力。从供给端来看,当前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现在,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切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就业是社会成员获得收入来源的主要手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易返贫致贫人口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