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WAIC观察: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 业界改变了什么?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7月8日电 题: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 业界改变了什么?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郑莹莹 在2023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大模型“扎堆”。根据大会主办方此前发布的内容,这次大会上有30多个海内外大模型登场,开发团队或是分享大模型路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7月8日电 题: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  业界改变了什么?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郑莹莹

  在2023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大模型“扎堆”。根据大会主办方此前发布的内容,这次大会上有30多个海内外大模型登场,开发团队或是分享大模型路径,或是展示大模型赋能各行各业的多元生态,都争相在大模型发展上有所行动或谋得先机。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模型,究竟改变了什么?

  它让“专业门槛”变低

  一个初学者如果学画画,可能需要练个几年,才能画出一幅足够专业的画。

  人工智能改变了这一情况。它让画画的“专业门槛”变低,仅仅输入一些文字,一幅美轮美奂的作品便在短时间里生成了。

  在大会的一场论坛上,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在生成式大模型“商汤秒画SenseMirage3.0”上输入一些提示词:中国龙、蓝色摆件、珠宝风格。

  看似简单,但徐立说,该大模型可以根据大众认知,自动“补齐”提示词,让生成的图片细节更丰富。

  在“补齐”提示词后,该大模型呈现的是:一张中国龙3D渲染图,具有精细的图案。龙站在一片蓝色“玛瑙海”上,增添了深度和神秘感……

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 郑莹莹 摄

  它让“数据家族”发生改变

  因为数据安全问题,很多企业不敢让数据“流通”起来。

  大模型下,“数据家族”悄然发生变化。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孙元浩认为,运用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可能是个新尝试。

  他认为,大模型用的数据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感知类数据,如视觉数据、语音数据等。第二类是事实类数据,过去很多行业已经能将这类数据结构化,但需要借助大模型将其变化历史找出来,组成完整语义;第三类是知识类数据,过去很多这类数据并没有被有效利用,大模型出现以后有望助力改变这一情况;第四类数据是方法论类数据。

  孙元浩说,从感知类、事实类、知识类到方法论类,所有的数据向大模型输入时都需要转化为大模型能理解的语言,因此“大模型时代”,数据产业链需要各种工具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这样才能真正把大模型用起来。

  它让产业变“活”

  大模型改变了什么?这对致力于搭“数据乐高”的数库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彦来说,并不难回答。

  他的团队把SAM(Segment Analysis& Mapping)产业链数据体系升级为UPG(Universal Product Graph)产业链数据体系,“UPG不但有SAM的框架,同时它可以叠加工艺、生产环节、材质、设备等各种类型的关系。”

  换句话说,大模型的出现,让该企业搭“数字乐高”的能力更强了。

  刘彦说,原来要“提炼”这些关系很难,大语言模型可以跑海量数据、快速生成这些关系,大大提高了效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大模型“运动员”越来越多的时候,大模型“考官”出现了。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作为“镇馆之宝”之一,“蚁鉴AI安全检测平台2.0”(简称:蚁鉴2.0)受到关注。蚂蚁集团大安全事业群技术部总裁李俊奎表示,“生成式大模型是一种‘深黑盒’技术,‘蚁鉴2.0’很像一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安全黑客’,致力于找出大模型存在的弱点和安全问题。这种AI对AI的评测,好比‘生成式考官’考核‘生成式运动员’,也是教学相长。”

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 汤彦俊 摄

  它让“智能未来”更具挑战

  大模型有了,大模型下的“智能世界2.0”就能来了吗?

  还没有。生成式大模型,以概率的方式生成内容,会生成似是而非的内容,这也被称为“幻觉问题”。

  如何让语料更精准、让大模型减少“幻觉问题”,业界在努力。

  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在大会上称,大模型建设中,语料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上海数据交易所致力于建设高质量的语料库,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发展。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电信发布行业大模型Telechat。据中国电信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副总经理何忠江介绍,Telechat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优势,利用自研技术增强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理能力,减少大模型“幻觉现象”;同时,Telechat大模型正在与千行百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进行融合,以满足多样场景需求。(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