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宁波7月8日电 (方堃 曹依)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其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伴随“千万工程”深化推进,浙江乡村全面提升市场化水平,让生态禀赋兑现附加值,“土特产”文章越做越大。
浙江余姚鹿亭乡地处四明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5%,境内约有5.8万亩竹林,竹类资源丰富,有毛竹,雷竹,黄壳烟,瞒竹等等。尚未破土而出的鲜笋人称“黄泥拱”,黄泥拱笋的口味清香、鲜美,历来被视为林间珍馐。
“土特产”闯进“大市场” 曹依供图虽然鲜笋好吃,但因其主要旺发于春季,且不耐贮藏和长途运输,所以以往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受到很大的局限。为此,该乡积极发展竹笋特色产业。
江南地区雨水较多,早先笋干依靠自然晾晒,只能“靠天吃饭”。随着鹿亭笋干销量不断扩大,从前的“小打小闹”生产已经赶不上加工速度,为了保证笋干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从2020年起,当地政府陆续为鹿亭乡12个行政村合计采购了15台烘干设备,改变了村民制作笋干“靠天吃饭”的现象。
“一般一批笋只需24小时便可完全烘干,不但加工速度快,而且更加干净卫生和优质。”鹿亭乡村民郑国定从事笋干等农副产品贸易已有几十年,郑国定告诉记者,鹿亭笋干以色泽黄亮、香气馥郁、鲜嫩可口的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山菜之王”,近年来鹿亭乡笋干销量大幅上升,最优品质的笋干可达120元一斤。
高质量笋干卖出了好价钱,鹿亭乡农户们的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成立了“鹿亭农合共富工坊”,通过搭建农合联乡村两级服务平台,进一步打开笋干销路,有效促进了以笋干为代表的鹿亭特色农副产品由低价值、粗加工向高价值、精加工的转变。
如今,当地光竹笋年产量就达8000余吨,以笋干为主导的竹产业年产值在6000万元以上,已成为该乡的骨干产业和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020年,鹿亭乡被中国林学会评为“中国特色笋干之乡”。鹿亭笋干菜制作技艺已成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在日前举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余姚鹿亭乡农合联选送的鹿亭笋干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土特产”鹿亭笋干为何能闯进“大市场”?
当地负责人介绍,鹿亭笋干主要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绿色有机无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等减少面源污染,以此保持较为稳定的土壤质量,促进竹林的可持续管理,确保竹笋自然风味和健康品质;二是地方特色招牌响,通过出台扶持奖励政策,积极培养笋业经纪人和职业笋农,强化农户品牌意识,形成了“鹿亭”“白云桥”“东岗山”“乡伴·富农”“古韵中村”等一系列具有鹿亭特色的竹笋品牌,并成功注册相关商标,显著提高产品辨识度和知名度,深受消费者青睐。三是推陈出新品质优,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实现笋干烘房行政村全覆盖,降低不利天气因素对笋干等农产品的生产影响,改变民众靠天吃饭的模式,使笋干卫生品质和颜色口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完)